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屋脊风云录_西藏军区政治部【完结】(419)

  总后重庆办事处组建了成都指挥所,并在昌都、然乌、察隅等地设立了指挥组,具体负责输送的组织指挥工作。同时,在甘孜、昌都、白马等地设置了汽车修理站,负责途中车辆的检修。

  54军军指率150师开进,共出车872台,载运人员、马匹和各种物资。汽车部队指战员发扬了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作风,从10月19日开始运送部队人藏,在长达2,000公里的川藏运输线上,顶风冒雪,昼夜兼程,克服了重重困难,每昼夜仅能休息3小时,每日行车达250公里以上。11月1日前,部队先后进至扎拉公路终点。保证了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投人反击作战。炮兵部队,在柳园至拉萨1,900公里的青藏线上,以平均每昼夜400至500公里的行速前进,5天到达目的地,实现了拉得出、开得动、走得好的要求。

  130师部队人藏,以一个步兵营编成一个梯队行进,这样照顾了战斗单位和汽车分队的建制,既便于行车途中掌握情况和管理教育,适应作战需要,也便于食宿、加油,而不会耽误出发时间。在行进途中科学地计算时间,把出发、错车、排除故障、吃饭、加油等项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从中挤出了较多的时间用于行车。为加强对车队的组织指挥,确保安全,汽车部队做到了班有排干、排有连干、连有营干。领导干部分别居于前、中、后分段指挥,每遇险路,干部就逐车指挥通过或亲自驾驶开过。他们在途中还做到了“天天有讲评,段段有交待,山山有布置,事事有人管”。此次开进,连续昼夜兼程7天7夜,做到了开得动、走得快、走得好,由正常日行140公里提高到日行270至300公里,而无严重事故。各汽车部队普遍开展了思想、技术、体力互助活动,一车有难,众车相帮。参战部队领导协助做好车队工作,指定专人给驾驶员携带饮水、干粮,到宿营地首先安排好驾驶员的食宿,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开好车。许多驾驶员不畏艰苦,带病坚持,每当磕睡头晕、视力模糊时,就稍息片刻或用冰水擦擦脸,又继续行驶。因时间紧急,一天只能吃上一餐饭,途中有时住不上,就睡在车上或车下。汽车20团九连战士欧朝学因饥饿疲劳过度而昏倒,急救苏醒后即开车追赶399公里,跟上了车队。各汽车部队均做到了安全运输好、遵守政策好、内外团结好的要求,受到了参战部队的一致好评,赞扬汽车部队“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

  (三)

  这次自卫反击作战,战线长,纵深远,战场分散,作战地域东西长500多公里,参战部队逐步增多。在地势极为险阻的情况下,有的部队执行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任务,对敌实施侧后突击,部队机动性大,情况多变,往往是连续作战,由攻坚迅速发展为追击,继而是分区搜剿。针对上述特点,军区和各级后勤始终紧紧围绕运输补给这个中心环节开展后勤保障工作,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手段:加大部队携行量。这是解决战役粮、弹消耗最直接最及时最可靠的手段。此次作战,部队一般都携带7日份给养,1.5个基数弹药。11师在第二次战役中带了9天的给养,130师带了10天的给养。这个数量,基本上保证了当时所执行的作战行动的需要。同时,又积极组织后续运输,保障部队扩大战果后,未中断补给。各参战部队在艰苦困难面前,表现了革命军队大无畏的英雄本色,他们风餐露宿,凉水拌糌粑,持续行军战斗,有的长达10余天。在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战役中,担任迂回任务的11师,连续行军7天5夜,共翻越4,000至5,000米的高山5座,忍受了24小时(有的36小时)不见滴水的严渴,深人敌后150公里,对取得战役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如不携带9日的给养,要坚持连续行军是很困难的。

  组织人、畜力运输。这是解决部队下公路后实施运补的重要手段。由于该区道路难行,草料缺乏,牲畜行动受限。有的地段即使能勉强通行,牲畜驮运量也较一般地区少,行速慢,且难持久。为保障担任远程迂回任务部队的需要,组织了一定数量的精干人、畜力随队跟进,适时补给。丁指部队组织军工500余人,军马592匹,担负向前沿阵地运输的工作,动员组织民工6500余人,民畜785匹,按道路难易用于点、站之间的前运后送,保障了对部队的补给。从此次反击作战的运补情况来看,直接参战部队的人数与运输民工、民畜数达到1:0.7一1.4。西藏翻身农奴,全力以赴踊跃支前。全区先后动员支前民工3.2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66%,总劳动力的6.01%),牲畜1.05万头,由各级党政干部1,000余人带队,分别担任前运后送、修路、装卸物资等工作。在长途跋涉的运输线上,他们忍饥耐寒,不畏艰险,部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对取得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抢修急造军路,发挥汽车运输效能。这是解决运输补给的主要手段。大兵团作战,应尽力使公路接近战区。在克节朗战役中,一面组织人、畜力运输,一面改善和抢修急造军路。战前抢修公路通至麻麻,虽距战区20余公里,也大大缩短了人、畜力运距,起了很大作用。第二次战役前,组织大量民工和部队以16天时间迅速抢修通了错那至达旺81公里的急造军路,与印军原修的达旺至伏特山的公路连结起来,保障了大量物资的前运后送和重火炮的机动,对取得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急造军路,很难完全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加强公路运输的组织指挥,就尤为重要。此次在肖北至江让和然乌至雄纠的两条公路口,设置了19个交通调整哨,使运输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