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73)

  1980年3月10日,农业部党组决定:撤销1972年在“文革”中错误地定徐明清同志为叛徒的决定,并上报中央组织部批准。此文发给有关单位和她本人及亲属,全文如下:

  徐明清同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于1972年错被定为叛徒。现经复查,决定撤销1972年的审查结论,恢复徐明清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行政十级级别待遇,恢复名誉。特此函告。

  过去我部如果提供过有关这方面的证明材料,请予销毁。农业部党组1980年3月10日

  1981年,中央组织部就农业部党组对徐明清的结论及有关情况研究后,7月7日上报党中央。”

  9月1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第121,次会议上讨论了徐明清的间题,批准了农业部党组的报告,并让农业部在有关范围内消除影响。”9月14日,中央组织部给农业部党组正式发文:

  中共农业部党组:

  中央书记处1981年9月1日121次会议讨论,同意你们对徐明清同志被捕问题的复查报告。关于消除影响问题,由农业部在有关范围内予以办理。

  中共中央组织部1981年9月14日中央组织部并特别在文件中指明抄送徐明清同志一份。为在全国范围内消除影响,为尽快恢复徐明清同志的名誉,中央组织部1982年7月7日创办的《案件复查通报》第1号上特别刊载了《关于徐明清同志是否包庇江青的问题的复查结果》一文。

  《复杳结果》指出:“1979年11月,农业部党组受中央组织部委托,已对徐明清同志历史上被捕问题作出了复查结论,撤销了1972年和1975年原农业部定徐明清为叛徒的报告,为徐明清同志恢复名誉。”

  《复查结果》强调:“徐明清同志和江青的关系问题,经中央组织部核实,徐明清同志在延安给江青写的证明材料并未证明江青在上海有党的关系,与其他同志所写的证明材料是一致的,是实事求是的;徐明清同志在关押审查中被迫写的交代材料,在宣布她自由的当时,即申明推翻了。”

  《复查结果》还说:“徐明清同志没有包庇江青的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于1981年7月报告中央。上述各项报告,已于1981年9月1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第121次会议讨论通过。”

  1984年7月13日,中央组织部(84)干任218号,通知徐明清同志享受副部级待遇。2000年2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薪字(2000)68号通知徐明清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此通知还抄送卫生部。

  1982年1月19日,王观澜同志逝世。徐明清同志忍着巨大的悲痛,应《人民日报》之约,撰写了纪念王观澜同志的文章,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征得有关组织部门的同意,文章的最后就徐明清自己的问题讲了一段话:“‘四人帮’覆灭后,观澜十分兴奋,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四人帮’的那套极‘左’遗风竟把我卷了进去。那份所谓我和江青‘勾结’、‘包庇’江青的‘叛徒历史’,写证明让她混入党内的材料,竟是用不正当的手法制造出来,并上了文件的。这一新的冤屈,使观澜和我都陷人痛苦之中。当三中全会尚未召开,真正的、全面的拨乱反正尚有阻力,陈云同志亲自约观澜面谈,希望我们要耐心。只是在三中全会之后,我两年多的冤狱才得以平反,不实之词才得以推倒。”

  徐明清同志这篇以《别了,观澜同志!》的纪念文章,1982年2月10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

  王观澜同志的逝世,使年过古稀的徐明清失去了战友和伴侣,她在悲痛中振作起来,平衡长久不能平衡的心态,以期安度晚年。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位在延安就相识的人,又将一盆污水向她头上泼来,对她歪曲、诽谤、诬蔑的不实之词,传遍了社会的大街小巷。70多岁的老人,还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奉献者,还要经受多少灾难?一生追求光明正大,清白做人的徐明清,为什么就得不到“明清”呢?可怜的老人,为了党的形象,为了追求真理,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蒙冤,为留清白在人间,她又去战斗了。

  1980年12月,署名“珠珊”的一本《江青野史》在香港出版。徐明清是1981年看到这本书的,书中无中生有地编造了徐明清许多活动细节、对话,公开地对她的革命历史进行歪曲、丑化,在书中构成了江青解放前传奇内容的重要部分。据作者,后来说,她是以中央十号文件中的材料将徐明清描写成反面人物的,事实是农业部党组受中组部委托,对徐明清问题的复查结论在1980年3月10日已作出,并发了正式文件。这离出书的时间尚有整整8个月,如果作者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是完全有时间了解真相的。但作者为了编造出离奇的故事,不惜将毛泽东的夫人江青描写成在与主席结合前就是叛徒;不惜将徐明清的冤案扩大下去,从而让人们怀疑我党在历史上的整风、审干都是走过场。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各种小报、街头书摊应运而生,在人们寻奇追怪的奇特心理驱使下,珠珊的《江青野史》被广东、广西、湖南、安徽等省份的小报整版连载,沿街叫卖。这样,徐明清和江青的“叛徒嘴脸”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样,这段捏造的事实被许多作家参考或引角。例如,1981年第一期《新观察》戴羽明著《康生与江青》一文中对徐明清与江青“互相包庇,订立攻守同盟”的言辞;1986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没有公开的秘密》一书中,登载有杨耀健所著《狼与狈》等作品,又以徐明清与江青的“勾结”为内容;1987年1月,作为中学生辅导材料的刊物《中外历史》,刊登了张岗岭撰写的《“文革”前的江青》一文,引用《江青野史》中对徐明清是叛徒的描写段落;作家叶永烈在《蓝苹外传》中也对徐明清同志进行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描写;甚至中共辽宁省委《党员特刊》杂志,在“历史档案”栏目,连着两期刊载《走向死亡的女皇》一文中引用了有关徐明清的不实之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