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泊摇摇头长叹一声说:“我看我此生只能暗无天日了,这么多年我体会出来,党内有一个毛病没解决好:掌权者的面子有时比手下几个卒子的生命重要得多!"
吕璜心里一震,这是她许久以来心头朦朦胧胧感觉到的,竟被陈泊一言挑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党内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不幸被陈泊言中。不久,吕璜通过全国妇联,将陈泊的一份申诉材料递交到邓颖超手里。两天后,邓颖超请吕璜到中南海家里谈。吕璜刚走进西华厅,邓颖超就从卧室走出来,亲切地与吕璜握手说:“你的信我已经翻了。”
泪水一下涌满吕璜的眼眶。接下来,邓颖超仔细听吕璜介绍了陈泊的有关情况。周恩来从书房出来,也坐在一旁听了一会儿。事后,周恩来、邓颖超过问了此案。
结果是:公安部领导大为震怒,判决不仅没任何更动,而且从此不许吕璜探监了。
后来有些老人发过这样的感慨:建国初期,开国元勋们各管一摊,有的领导人还是战争年代的习惯,一言九鼎,别人是很难插手的。
吕璜一下丢了工作,又成了非党人士,生活陷人极大的困境。所幸邓颖超把她收进全国妇联,她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去处。即使如此,生活之困窘依然是难以想像的。每月50余元的包干费,要寄给远在四川的母亲10元,要拿出一部分给狱中的丈夫买些药品和副食,剩下的钱,除了她和两个孩子勉强糊口,真是一贫如洗了。而更难忍受的是这种家庭背景给她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历次政治运动都要把她拉出来批一通,她在工作中出现任何一点小疏漏都会上纲上线到“与反革命丈夫没划清界限”上,这无法逃遁的“罪责”和冤屈整整折磨了她30年。但她一如既往地忠诚地工作着。非党了,政治上不可靠了,一切重要、动人和辉煌的事情都没有她的份儿,她只能做些小总务、小干事、小秘书的杂务。起草一些“通知”、“学习决定”之类的文件,到各地基层搞些调查研究……可一切交给她办的琐事都办得那么妥帖、周详、填密。她要以行动证明她和丈夫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1980年,在陈泊冤死9个年头之后,经中央批准“两陈案”获平反,吕璜被停止了28年的党籍得以恢复。她首先想到数十年来一直爱护关照着她的邓大姐。她写信向邓颖超报告了这个消息数天后,吕璜正在机关里忙工作,忽然接到邓颖超打来的电话,大姐说:“你的信我看到了。历史终于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我祝贺你,为你高兴。你在全国妇联30年,无论对待工作和对待丈夫的态度,都是正确的……你说你年过花甲了,不过还是比我年轻多了,还可以做许多许多事情嘛……,整千通话过程,吕璜几乎没说什么话,她什么都说不出,她只能哭。一切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满腹的辛酸!
第29章 在期望中度日——梅志
1985年6月8日,胡风因癌症医治无效溘然长逝。经过多方努力,胡风的追悼会终于在1986年1月15日下午3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各方人士聚集在公墓礼堂里,为半年前逝世的胡风默哀。相聚而来的人中,有许多人原来互不相识,他们原没有组成过“胡风集团”,却由于被划进了“集团”而有缘在胡风过世后在此相识。他们都含着热泪向梅志握手,因为梅志不仅是胡风的夫人,也是他们这个“集团的骨干分子”,是受难家属的代表。
梅志机械地叔每个人握手,看着那些陌生人难过的脸、伤心的泪,此时此知,她感情麻木,似乎早已忘记了悲哀!悲哀、孤独、思念,就像过去她和胡风分离又彼此不知生死一样的悲哀、孤独、思念。那时她还有期待、盼望,而现在胡风走了,一个人先走了,永远再不会回来了,而她也彻底断绝了期待、盼望……
追悼会结束了,聚集的人散去了,梅志回到家里,抱头大哭一场,期待破灭了,盼望变成绝望。在期待、盼望中度日的梅志,怎么能忘记这24年的日日夜夜。1945年1月7日,胡风在《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舒芜写的《论主观》,遭到了批评,不久,批判的目标逐渐由舒芜转到了胡风。
全国解放前夕,胡风退出了对1938年至1948年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进行总结的报告起草小组。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的批判逐渐由相互平等的批评演变为不允许胡风有反批评权利的审判。
1950年,第一次公开指明存在着所谓“胡风小集团”。
1952年5月25日,舒芜在《长江日报》上发表文章,公开承认自己所写的《论主观》是一篇宣扬资产阶级唯心论的谬误文章。
1952年9月25日,舒芜在《文艺报》发表了全面揭发,批判以胡风为首的“小集团”的言论、思想、活动和创作的文章:《致路翎的公开信》……
1955年5月,舒芜上交胡风给舒芜的私人信件,并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这些信件成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罪行”材料梅志感到万般冤屈。刚公布一年的宪法上明明规定“公民有通信自由”。此时,感情善良的童话诗人感到前途无望,想到了自杀。也许以“死”才可以摆脱压在心头上的沉重负荷,也只有用“死”——生命的毁灭,才能证明自己人格的尊严和行为的正派。梅志经过苦思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胡风,恳求胡风和自己同步而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