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
九.十四
李硕勋临刑前,除给妻子赵君陶的遗书外,还给在香港挂业开医的中共地下党员柯麟之妻陈志英写了一信。信中说:
英姊:
我本不认识你,但我曾知你同我的妻子是朋友,故特寄一函存你处托转她。我死不必念,务望代我安慰她!!并望托人照料她回家去!!!要她向肥兄处要数百元作路费回家,根本把儿子安顿好为要。
勋托
九.十四
李硕勋临刑前的两封遗书中头等重要之嘱,均是“惟望善育吾儿”、“根本把儿子安顿好为要”之语。他为革命把一切都置之度外,惟一放心不下儿子李鹏,足见父子亲情在人生中的地位。
△刘伯坚就义前给妻子王叔振及亲人的信
1935年3月21日,是刘伯坚最后的日子。他向敌人要来了笔墨,给妻子王叔振写了最后一封信。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革命的享业。
我葬在大皮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三月二十日于大皮(实为21日,刘伯坚误记为20日)
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战斗中为掩护部队撤退,不幸左腿中弹负伤,敌人包围被俘。刘伯坚自被捕的第一天起,就决心一死以殉主义。他在狱中先后写了三封遗书(其中一封遗失)给陕西的兄嫂。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志:
“弟在唐(塘)村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至(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诸儿受高小教育至十八岁后即入工厂做工,非到有自给的能力不要结婚,到三十岁结婚亦不为迟,以免早生子女自累累人。”
就这样,刘伯坚带着对革命必定成功的信念从容地走了!刘伯坚作为父亲,他没有为儿子留下一文钱,却留下了无限的思念与期望。他爱自己的儿子,但他更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永别了自己的骨肉。
△赵一曼遗书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在指挥突围中先是手腕负伤,继而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裤,依然忍痛怒斥日寇侵华罪行。日寇对她拳打脚踢百般折磨,她昏死苏醒后仍对敌人骂不绝口。
赵一曼在牺牲之前,最思念和牵挂的是自己的儿子赵掖贤(宁儿)。孩子在临产的时候,她正在宜昌做地下工作,把孩子生在一个陌生的好心妇女的半间砖房中。在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的途中,她身无分文,背着孩子一路讨饭,受尽了千辛万苦,几乎在上海街头把孩子卖掉。
赵一曼临刑前一天,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
宁儿:
母亲对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相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
一九三七年七月四日
△任锐写给女儿孙维世的诗
1927年孙炳文被害以后,他的夫人任锐担负起抚育革命遗孤的责任。在白色恐怖下,经历了11年的困苦生活,于1938年到达延安,先后在抗大和马列学院学习。被同志们誉为“妈妈同志”。
在从重庆赴延安途中,为从莫斯科学习回来的女儿孙维世口占寄儿诗一首:
儿父临刑曾大呼:
“我今就义亦从容”。
寄语天涯小儿女,
莫将血恨付秋风。
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体现了一位革命母亲对女儿的殷切期望。
△车耀先给儿女的信
革命烈士车耀先,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饱经磨难,却没有忘记关怀儿女,更没有忘记家教。1940年,车耀先被囚禁于贵州息烽监狱时,利用敌人让他管理图书时写下了长达万言的自传。《先说几句》系自传的第一段。文中说:
民国二十九年三月,余因政治嫌疑被拘重庆,消息不通,与世隔绝。禁中无聊,寝食外辄以曾文正公家书自遣,遂引起写作与教子观念。因念余出世劳碌,磨折极多;奋斗40年,始有今日。儿女辈不可不知也。故特将一生之经过写出,以为儿辈将来不时之参考。使知余: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已足矣。夫复何恨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