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四日
△陈毅示丹淮并告诸儿女
1958年2月,陈毅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的国务活动更加繁忙,经常出国。他的子女很难见上父亲一面。1961年夏,他给孩子们写了一首诗《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中展示了一位革命父亲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他在开头说:
1961年7月,小丹远行就学,余适因公南行,匆匆言别,不及细谈。写诗送行,情见于辞,不尽依依(依依:依恋不舍的感情)。望牢牢紧记。并告诸儿女。
(一)
小丹赴东北,
升学入军工。(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写诗送汝行,
永远记心中。
汝是党之子,
革命是吾风。
汝是无产者,
勤俭是吾宗。(宗:传统)
汝要学马列,
政治多用功。
汝要学技术,
专业应精通。
勿学纨绔儿。(纨绔儿:指衣着华丽、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剥削阶级子弟)
变成白痴聋。(白痴聋:如痴如聋,一无所长)
少年当切戒:
阿飞客里空。(客里空: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爱讲假话、华而不实的人物)
身体要健壮,
品德重谦恭。
工作与学习,
善始而善终。
人民培养汝,
报答立事功。
祖国如有难,
汝应作前锋。
试看大风雪,
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严寒,
篱边长忍冬。(忍冬:植物名,又名冬青,性耐寒)
千锤百炼后,
方见思想红。
(二)
深夜拂纸笔,(拂纸:把纸展开、抹平)
灯下细沉吟。(沉吟:沉思低吟)
再写几行诗,
略表父子情。
儿去靠学校,
照顾胜家庭。
儿去靠组织,
培养汝成人。
样样均放心,
为何再叮咛?
只为儿年幼,
事理尚不明。
应知天地宽,
何处无风云?
应知山水远,
到处有不平。
应知学问难,
在乎点滴勤。
尤其难上难,
锻炼品德纯。
人民培养汝,
一切为人民。
革命重坚定,
永作座右铭。
△董必武寄言儿女
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是他60岁时生的。老年得子,特别受到董老的喜爱,在《勉翮儿》这首短诗里,充满了慈父对幼子的期望:
父母皆望儿女智,
我希尔学愚公愚。
大山三座虽移去,
穷白形存敢自娱?
毛选文章认真读,
一心革命赴前途!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
1969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董良翮遵照父亲的教导,到河北晋县插队,做了一个普通农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董老时刻关怀着全国的革命形势,也关怀着自己的儿女。他在《寄羽、翚、翮儿》二绝句中说:
颇有聪明蚕作茧,
亦多能力鹊为巢。
老牛负重耕荒地,
斑豹韬文隐雾坳。
绕屋参差皆是树,
沿河荡漾若为赢。
风来有迹时微动,
潮退无声滩渐明。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967年底,忧国忧民的董老,面对全国的动荡形势长夜难眠,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位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又能做些什么呢?他只能把自己的心声,传给他的儿女们。羽,是他的长子董良羽;翚,是他的女儿董良翚;翮,是他的小儿子董良翮。他在第一首绝句中说:你们都很聪明,但不要像蚕似的作茧自缚;你们也都很有能力,但不要像喜鹊似的专为自己作巢。要学习老牛拉着沉重的犁去开垦荒地,不要学有斑纹的豹子为了隐藏它的彩纹躲在有雾的山坳里,要勤奋地劳动,不要炫耀自己。在第二首绝句中说:屋前屋后高低不齐的都是树,不要去攀高枝而压低枝;潮水来时,河面上动荡的水好似大海,不要被这种现象所迷惑;只要有风树叶就会动,就可能是大风要来的迹象,要学会从细微处预见到大的变化;潮水来时河面像海,潮退时露出河滩还是河,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董老写给儿女的两首绝句,是多么发人深省啊!
△陶铸在危难时赠女儿的词
1967年1月,陶铸被林彪、“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赶出政治舞台。到了8月,他蒙冤受辱,横遭囚禁。1969年10月中旬,陶铸被迫离开北京前往合肥时,曾要他的夫人曾志转告女儿陶斯亮:“希望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同时他用词《满江红》格式,对女儿进行谆谆教海:
指点江山,有无数英雄豪杰。鼓风云,斗争深入,凯歌声烈。螳臂档车终被碎,铁轮滚雷即成辙。看全球到处展红旗,莫疑择!伤往事,何悲切?女长成,能班接。喜风华正茂,豪气千叠。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羞昙花一现误人欢,谨防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