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战争形势,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活跃校园生活,坚持编辑出版《众声》报。同时,班班有墙报,人人会唱歌、扭秧歌,经常自编自演各种节目。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生活却是既丰富多彩又充满无限活力和高昂的革命激情。
在东、西黄泥村期间,先后于寒、暑假两次招生300多名。在一年多的时间中,“联中”取得了战争环境中和农村条件下办学的一些基本经验,为以后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1月,石家庄解放后,“联中”迁往石家庄市郊柏林庄。随着我军的节节胜利和革命形势的好转,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上级领导部门把该村原有的一所学校校舍拨给“联中”使用,各班都有了教室。这时办学经费也略有增加,但依然相当缺乏。为此,学校扩大了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的部门,增加了专职人员,开办了小型肥皂厂、轧油厂等,收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消费合作社“三合堂”也得到了加强和充实,更好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联中”好儿女
在这期间,学校不但继续贯彻执行了“联中”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发扬了“联中”的革命传统,而且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执行,师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更大的进步。当时在普通教育班学习的同学,全国解放后,绝大多数考上了大学,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1948年初,学校派马奇同志参加了中共中央华北局召开的筹建青年团的会议。之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当时建团最早的单位之一。
在“联中”学习的学生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考上了高等院校,其中有相当多的人进入了全国知名的重点高等院校。后来,这些同志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有的是专家、教授,有的成了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那些没有进人大学学习的同志,不是他们水平不够,而是他们自觉地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主动放弃了进人大学学习的机会,参加了党、政各部门的工作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的历史事实证明,“联中”培养的学生,不论是否获得了大学文凭,不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更不论职务高低,都保持和发扬了革命的传统,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勇于和善于克服种种困难,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从整体而言,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好儿女!
第46章 溪流归海公育儿童汇北平
华北育才中学
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和晋察冀边区合并,成立中共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刘少奇任书记,董必武任主席。随着边区合并,“联中”与原在晋冀鲁豫边区的行知学校中学部合并,更名为华北育才中学。华北育才中学成立后,学校的办学方针、组织机构、教育和教学制度等都进行了调整。
7月1日,华北局决定由延安转移到井陉县孙庄的“一保小”和原晋冀鲁豫边区的邯郸行知学校小学部、晋察冀边区的光明小学合并。学校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很多,三校合并后更名为:华北育才小学。
有关成立育才中学、育才小学的决定中是这样说的:“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保小’、光明小学与晋冀鲁豫行知学校合并,分别成立育才中学与育才小学,其主要任务是,招收革命干部子女,给以完全的初、中等教育,保障其身心健全的发展,培养为新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同时决定:“育才中学由周扬兼任校长,彭文、郝人初任副校长。育才小学由郭林任校长。”“育才中学修业年限暂定三年(初中),是否设高中,视情况决定……分男生女生二部,不混合编班。”“学生人学后一律享受公费生待遇……”。同时还就人学年龄、手续等做了具体规定。
根据这个决定,与原“联中”有了以下的不同:第一,明确是千部子女学校,而不是“联中”那样同时招收一般人民群众子女人学;第二,主要是进行初中教育,而不是原“联中”那样进行初中和高中教育,同时负有培养和培训党政军干部的任务;第三,要实行男女生分班。
郝人初校长,以及协助他负责党务和教学工作的教导处主任张杰同志,通过组织对此提出了意见。有关上级领导部门考虑到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在顾全大局,有利于两大边区合并后的干部团结的前提下,对《决定》做了适当的调整。仅实行了男女分班和把不是干部子弟中的一部分学生转到了石家庄市中学学习,对这些同学做了妥善安排,并保持在“联中”时的待遇不变。这个《决定》中的其他问题没有或者没有完全执行。
学校调整合并后,郝人初同志因病住院,经领导批准休养,校务由彭文同志负责。郝人初同志病愈后,“平津”战役开始,调郝人初同志赴前线,任北平(北京)军管会教育部副部长,并兼任“三人文化小组”成员,参与同国民党驻北平(北京)军方谈判有关北平和平解放、我军进城后进行文化教育方面的接管工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