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教育: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心、恒心。只有能吃苦,才能克服困难、适应环境,才能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在艰难困苦和失败挫折的锻炼下,造就坚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超人的稳定心态、出众的办事能力。困难和挫折是个人生长的肥沃土壤。自强自立、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经得起打击的精神世界,产生出百折不挠的惊人毅力,奋发向上的人生意志(生活经历、父母牺牲、寄养民家、两千里行军等,都是实践中的磨难教育)。情感教育:在亲密、平等一视同仁的大家庭里,教师母亲用心血和爱去塑造孩子的灵魂;团结友爱,携手共进,共创集体荣誉,充分发挥个人的责任感、义务感、主人翁思想,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爱与憎都是“情感”的具体体现,韧劲十足的群体性格和凝聚力也是“情感”的转化;怀着童真的梦,唱着儿时的歌(“为五老拜寿”、“参加张浩追悼会”、“欢迎毛主席重庆归来”、“大帮小、结对子”、“民主生活会”等),都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理想教育:是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的教育。理想,是指人们在思想上确定的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向往和追求;在实现目标强烈要求的环境氛围中,经过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情感和认识;在对目标的追求中,渐渐懂得了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昨天是父母的孩子,今天是革命的后备军,明天是新中国的主人,个人对国家、民族负有重大责任。只要有了理想、信念、目标、追求,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五、教育规律的提炼
延安和解放区的教育,在儿童公育、养教并举的实践中,经过对新现象的思索、新经验的总结,摸索出一套带规律性的教育经验。
1.“八育”的内在联系
“八育”同施,全面发展。并不是说“八育”在实施中不分先后、不分主次、平等独立、齐头并进。“八育”在施教中,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养教对象、不同的培训目标,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实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所侧重、有所区别。但“八育”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不可分离的整体。
老区的儿童公育,实行的是“八育”同施,德育领先。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基础,是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经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从始至终进行的;智力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开发智力、丰富知识,提高文化,培养能力,是教育的主体、核心;身体锻炼、身心保健,是精神的躯壳、知识的载体,没有健康的体能作保障,德育、智育就无从谈起;理想教育,是施教的落脚点、根本、归宿,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即使具有超人的能力和强壮的体魄,也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身体养育与精神陶冶是共存于一体的两个方面。对儿童施教美育是属于精神陶冶,但不能离开身体养育去谈精神陶冶;也不能忽视精神陶冶去只注意身体养育。身体是精神的物质外壳,知识、智慧的载体,情感的储备库;而知识、情感和精神又可以指导生活、保卫健康、影响生理、心理变化。
2.“教、学、做”合一
老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做是核心。在教育实践中,强调行是知之始,反对知行分离。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强调教中的做。“做”,不是单指一般的简单的体力操作,而是指整个的社会实践过程,是指用知识、道德、情感、信念指导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学思结合,这里的“思”是脑力劳动,也是做。学是接收和储存信息的过程,思是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发展和升华,二者的互相转换,犹如一个无止境的螺旋,使学生在智力开发、知识积累上步步提高。手脑并用,就是强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智慧和技能的结合。最终完全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认识客观世界(物质世界)的基础。
3.“知、情、意”合一
知是情之始,意是情之果,情是核心和动力。在教育实践中,这里所讲的“知”,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知识、文化、科学、道德修养等;“情”是讲情感;“意”是指意志、理想、信念。受教育者获得的知识丰富而正确,产生的感情才会热烈、深沉而健康,意志才能勇猛而坚定。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是“知”,爱与僧是“情”,实现理想、信念的强烈追求是“意”,三者在实践中合一,就达到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目的。所以,“知、情、意”合一中的“情”,是认识主观世界(精神世界)的基础。
4.人才群体崛起现象
人才群体崛起,与集体生活紧密相连。人才群体,是由人才核与人才因子构成的。人才核,是高能人才,人才因子与人才核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儿童公育,是在民主平等的大环境里,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甘苦、共患难,树立了人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从而决定了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公家儿、党的孩子、民族儿童,为共同的事业而生存,没有个人的任何私利。群体生活造就了万众一心、精诚团结,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国家、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任何个人都不应有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提倡大公无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自觉反省,自我批评、铁的纪律。这样,在人才之间就形成了浓厚的“互补效应”。人才在知识、才能、性格、品德、身体、情趣诸方面各有所长,但在集体环境里,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铁的纪律……可达到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