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448)

  陈祖涛(陈昌浩之子)进人国际儿童院后,开始感到人生地不熟,可又感到生活虽陌生但令陈祖涛与父亲陈昌浩非常新奇。不久,他就认识了许多中外小朋友。他为人热情,又乐于帮助人,和大家相处得非常好,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好评。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第一任国际儿童院儿童委员会主席毛岸英报考了苏联军事学院速成班,陈祖涛被儿童院300多名学生推选为继任儿童委员会主席。他能够处处维护儿童院学生的正当利益,并能根据大家的要求向院方提出合理化建议。正是这最初的社会工作,锻炼了他的领导和组织才干,也磨砺出了他的斗争棱角和锋芒。

  在卫国战争后期和战争快结束时,陈祖涛和一批儿童院的中国学生,相继考人了莫斯科等地的高等院校。当时,苏联正处在大饥荒年代,物质生活很困难。中国学生光靠一点助学金,那是既吃不饱也穿不暖的。因此,当时很多学生十分怀念祖国和亲人,思想也有些涣散。1947年罗荣桓夫妇和王稼祥夫妇去苏联治病,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指示刘允斌、陈祖涛等人,要把大家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要组织大家了解国内情况,将来回祖国去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于是,在刘允斌、陈祖涛、王小飞等人的组织下,于当年成立了中国驻苏联大学生组织团,也就是后来所习惯称呼的中国学生同乡会,并报请苏联的有关部门批准。刘允斌任会长,陈祖涛任副会长。由于刘允斌住在大学生宿舍内,同乡会的日常活动主要由住在柳克斯国际旅馆的陈祖涛负责。在这之前,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为照顾毛岸英兄弟俩,给他们在柳克斯安排了一间房子。毛岸英回国后,只剩毛岸青一人住。为了照顾有病的岸青和同乡会活动方便,陈祖涛和刘莫阳搬了进去。从此,这里就成了中国同乡会的大本营。

  同乡会除了日常组织中国学生学习、交流国内的革命情况外,逢年过节中国学生就在这里聚会、跳舞、联欢,使大家在感情上更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1947年蔡畅出国开会路经莫斯科,得知中国学生生活非常困难,很伤心。1948年蔡畅又到苏联参加国际妇女会议,她记挂着这批在苏联学习的孩子。为了防止搜查,她将所带的金条隐藏在腰袋中,到莫斯科后将金条交给陈祖涛,让他想办法换成卢布改善中国学生的生活。同乡会根据每个人在各大学领助学金的实际情况,将每个人的实际收人补足到500卢布。当时大学一年级学生助学金是270卢布,二三年级是300-400卢布。当时1公斤土豆的市价是70卢布,可见当时的生活是何等艰苦。多亏蔡妈妈带来的金条,才使大家较好地度过了这最艰难的岁月。

  自1947年开始,我党经常派各种代表团去苏联出席会议或进行谈判,他们常找陈祖涛等人去做翻译工作。由于经常和国内的同志接触,在代表团同志的影响下,陈祖涛奠定了一个强烈的意识——祖国建设急需专业人才。他常常按捺不住一颗激烈跳动的心,急切想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他本应于1951年6月毕业,但他提前通过了考试和答辩,在汽车厂实习后,提前4个月毕业了。他来不及和同伴们告别,就风尘仆仆地奔回祖国的怀抱。

  陈祖涛回国时,我国正在和苏联谈判援助我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他很想投人到这些建设项目中去。当他去拜见周恩来总理时,总理问他想搞什么工作,他毫不犹豫地说想搞汽车工业。周总理笑着说:“那好,我国正在筹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你就去长春吧!”就这样,陈祖涛的一生就和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1951年9月,陈祖涛作为长春“一汽”的前期筹建人又返回苏联,参加在苏联的建厂实习。他作为“一汽”的驻苏代表,始终和总设计师在一起。他不仅参加了设计图纸、规划的工作,还负责一系列业务性的工作,如开列聘请苏联专家名单,联系搜集资料等。

  1954年,“一汽”的厂长饶斌赴苏,陈祖涛做他的翻译。由于他工作十分出色,张闻天很想把他留在大使馆工作,但考虑到这样做会影响“一汽”的筹建,只好忍痛割爱。

  1955年初,陈祖涛同饶斌一起回到长春。这时“一汽”正值基建高潮,陈祖涛坚决要求下基层,担任了生产难度最大的发动机车间副主任,参加了从安装到投产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选址、设计、基建、安装到投产,陈祖涛参加了全过程。他曾先后担车间副主任、主任、工艺处处长。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汽车局从长远战略考虑,组织一批力量专门负责筹建新的汽车厂,他们选中了陈祖涛,任命他为长春“一汽”设计处处长(即后来的长春汽车设计院)。陈祖涛带人跑遍了南京、济南等地的汽车厂家,深人调查了解了各种情况。1964年到1965年,我国决定建设一个重型汽车厂,生产越野车。陈祖涛带队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经过认真考察和比较,选中了法国重型车为模型,又经过耐心诚恳的多次谈判,以陈祖涛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工作热情和负责精神感动了法国人,使他们主动降低价格顺利成交。

  1964年,我国决定在湖北兴建重点企业第二汽车制造厂。负责人姚宾点了陈祖涛的将,让他负责全面的技术工作。当时陈祖涛正在法国,一个将令就把他召了回来,使他投人到一个更大规模的创业中去,也使他经历了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坎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