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毛泽东主席给他们回了一封亲笔信:
永福回来,接到你们的信,十分高兴。正如你们信上所说,新中国需要很多的科学和技术人员,你们的要求是合理的。简单的给你们写上几句,希望你们在苏联学习并团结全体朋友,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回祖国服务。
信中的“永福”是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信中的“黄平”应为“尤拉黄平”,是黄健的苏联名字,“黄平”是父名,这里主席指的是黄健。
1947年,黄健以极大的热忱开始了他在莫斯科。毛泽东回信体育专科学院的学习,而且学习成绩一直良好。他力求掌握更多的体育种类,撑杆跳和体操他是一级,游泳和棋类是二级,足球、技巧、拳击、滑雪等是三级。这种多样化的训练,对他后来的回国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莫斯科体育专科学院当时物质基础是很不完备的,但却集中了许多体育专家和理论家。各教研室主任几乎都是苏联有成就的教练员或者科学研究员。例如黄健上三年级时,是由著名苏联田径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尼?格?奥卓宁对他们小组进行教练。在这里学习,为黄健打下了事业上的坚实基础。他深切地认识到:自己并非天才,苏联教练也不是神仙,外国人能攀登的体育高峰,中国人也能登上。我们需要的是不盲目模仿和崇拜外国经验,在学习各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
黄健1951年回国后,被分配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体育工作,并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1953年后,任国家田径队主教练。1953年11月至12月间,他带领田径运动员在山东一个露天运动场搞训练。一次休息时,他偶然看见一个细长腿的小姑娘站在旁边,她一边看着那些运动员,一边抖动着那双很不匀称的细弱的手和腿,急切地在原地跳跃着。这个小姑娘就是郑凤荣。当时在场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送到他们面前来的竟是未来的世界纪录创造者。当时郑凤荣才15岁,而黄健也不过25岁。但就是这位年轻的教练看上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不知为什么,他一开始就对她抱有信心。郑凤荣一心一意地热爱体育,具有在困难面前绝对不示弱的战斗精神。1956年郑凤荣训练达到了309次,首次训练期超过3 小时,都用超负荷的运动量。
一次在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节的比赛,黄健带领中国运动员在一个区搞跳跃训练,苏联运动员在邻近区进行跳跃训练。训练结束时,黄健的苏联老师,苏联著名跳高教练员维?莫?季雅契柯夫走到黄健面前说,他很羡慕中国有郑凤荣这样的运动员。但又说,如果你们不把她过时的“剪越”式换成“俯卧”式,想达到世界水平是不可能的。听了苏联教练的话,可以想像黄健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在莫斯科学习时,维?莫?季雅契柯夫对他进行了四季撑杆跳训练,如严父般地对待他。他在黄健心目中,永远有崇高的威望和绝对的权威!黄健在体院学习的时候,他已是著名的跳高专家、苏联名望很高的教练员。相比之下,黄健现在只不过是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的、无名的教练,甚至可以说在教练工作上还没有起步。一切都很简单,无疑地要听敬爱的老师的话。黄健睡不着觉了,他连着几个夜晚都翻来覆去地想,怎么办?
在他经验尚不丰富的训练工作中,迫使他对一个运动员的命运和他自己的教练生涯做出决定。他经过慎重思考,全面分析了几年来郑凤荣的训练情况后,最终决定按自己的原定训练计划进行。在1957年的11月17日,郑凤荣在北京跳过了1.77米,创造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在1958年的中小学运动会上,在那次国家级的比赛中,有个小伙子由于情绪紧张,没有取得跳高第一名,他久久地坐在凳子上低着头,连人也不敢看。黄健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彻里,决定把他吸收进训练小组。他已经看出了这个非常“嫩”的跳高者,具有天然的跳高素威轻巧而细长的腿,匀称的跳高体型……黄健一下子就相中了他——倪志钦。是伯乐也好,是巧遇也好,在黄健的教练生涯中,又培养出一个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就是这位腼腆的小伙子,击败了神奇的布鲁梅尔——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
黄健,是个幸运的教练员。1978年,他的小组里又增加了个新学生。一个端庄而陌生的姑娘,用一双温柔善良的眼睛注视着他:“黄教练,咱们早就见过面。您想想,1972年在厦门……”“噢!”黄健马上想起来了。那年,他带着学生倪志钦、石洪芳去福建省各市进行示范教练和讲课。厦门是倪志钦的家乡,黄健带着他们曾到当地的少年体校观看过女孩子的跳高表演。有一名个头最矮、晒得黑黑的、瘦瘦的、光着脚的小女孩,努力地跃过平板条。从那时起,黄健就记住了这位13 岁的小姑娘,她名叫郑达真。郑达真进了黄健的训练小组,她最初的成绩是178 米,还未达到当年国家级标准。但她和同乡倪志钦一样,也具备有良好的素质。她当时的身高是1.76米,这一点黄健非常满意。后来,她成了首次跳过1.90米的中国女性。并且不止一次地创造了我国女子跳高新纪录。
1979年,21岁的上海姑娘杨文琴来到黄健的训练组。超过20岁的运动员,以前从来没收过,为什么黄健要开这个先例呢?杨文琴在16 岁时技术进步很快,以1.83米创造过我国成年组的纪录,在她面前曾展现出光辉的前程。但体育往往是残酷的,她在以后的4 年中,成绩一厘米也未提上去,精神也渐渐地垮下来,许多人包括她自己都感到前途无望了。在她最困难的时候,黄健给上海体委写了封信,主动要求把杨文琴调来。体委领导认为黄健是个怪人,就很快把杨文琴送来了。而事实证明,黄健确实是慧眼识真才。在他的精心教练下,1985年杨文琴以1.96米的新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从此,杨文琴不止一次地写信和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以高度的激情感谢黄教练给了她第二次体育生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