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世民这么说了,罗彦也不再推辞。不就是做个石凳么,怕什么,当初自己还敢跟李世民叫板。只要自己私下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李世民又能如何。
“陛下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罗彦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向李世民拱拱手,这才问道。
“是这样,我这些天看了户部报上来的府库清单,如今,已经有了和突厥一战的资本。不知在这件事情上,进之你怎么看?”李世民此刻眼中放着光芒,颇为热切地看着罗彦。
听了李世民的讲述,罗彦心里却是一喜。这事儿还真的是说来就来,原本以为都快中秋了,史书中记载的八月出兵恐怕是没有戏了,谁想到居然是从自己这里开始还能说什么,必须得同意啊。
“这件事情,罗彦有数胜数败,陛下听完自然会明白我的观点。”没有具体说是几胜几败。本来说这句话就是为了装逼,压根就没有一个详细的腹稿,要是详细的几点,到时候说不出来怎么办。
“大唐久受突厥欺辱,民怨沸腾,于我可用,此一胜也;突厥生性骄纵,妄自尊大,此一败也。大唐虽遭磨难,但内部稳定,此二胜也;突厥内乱未定,人心浮动,此二败也。大唐上下一心,陛下大权在握,将士唯命是从,此三胜也;突厥部落繁多,颉利权利分割,兵力难以调动,此三败也。……大唐国库丰盈,百姓富足,此八胜也;突厥不善经营,民生凋敝,此八败也。”
效仿着印象中也不知道是谁的八胜八败论,罗彦也将突厥和大唐的形式做了一个详细的对比。
一连串的话说完,罗彦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也不管身边坐着的便是大唐皇帝,端起桌上的茶碗便牛饮而尽。
这一饮,看的周围的内侍和舍人们眼睛直跳,心道罗彦你也太骄狂了吧,怎么能够在皇帝面前如此失礼。某些人正要起身弹劾的时候,忽然就听见李世民拍着石桌大笑道:“说的好,说的实在是太好了。这三年来,也不知道听了多少和突厥有关的话,就今天这一段,让我心境浮动,直想大醉一场。”
喝彩后,转头对那起居舍人说道:“这一段话,你务必记录清楚。明日到了朝堂,我要让众臣们都听听。哈哈哈。”
大笑了好长一段时间,李世民这才夸奖罗彦:“说的好。”
“陛下,既然是要去打突厥,臣有一件事情想请陛下应允。”听李世民心情正好,罗彦自然介意顺竿子往上爬,立刻提出条件。
还以为罗彦又有什么建议呢,李世民更为期待地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
“既然是打突厥,那就让我也跟着去吧。”罗彦一句话,便让李世民呆坐当场,指着他久久不能回话。
第253章 看轻的人这么多
原本以为罗彦这段时间是真的成长了,不论是做事还是说话都有了长足的长进。谁想到这一问,还真是把这小子的秉性给暴露出来了。
虽说如今大家都在急着建功立业,可是没见过这等着急地往战场上凑的文官。
也不是说文官就不愿意建功立业,实在是这战场上的事情,不是他们一群整天治理内政的人能够搀和的。一个不好,功没有建,捞到不少的败仗。这样的事情先例太多了,不论是刘文静还是裴寂,之前都有带兵大败的例子。
何况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有时候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大家如今都已经是高官厚禄,何必呢。偏生就出现罗彦这么一个奇葩,简直就是哪里热闹往哪里凑。
李世民一脸黑线对着罗彦说道:“我知道你素有武力,但是突厥人虽然国力不堪,可是那精锐士卒还是很凶猛的。你上了战场,怕是很容易出事。”
“陛下此言有失。凡将者,自恃勇力,不过百人之敌;善将兵者,不过万人之敌。为外有勇力以慑敌,内有智谋以破敌,以此为凭,善将将者,灭国可也。臣虽不才,自负胸中亦有韬略。不求率兵一路,但愿人在中军帐里挥斥方遒。”
听了罗彦的请求,李世民并没有直接去反对,而是对罗彦说道:“这件事情,我还要好好考虑一下。不过,毕竟军中之事和你往常的出谋划策并不一样,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的身边,为大唐百姓好生出谋划策。”
李世民虽然不是反对,但是话里却透漏出来的是不愿放罗彦离开的意思。
叹口气,罗彦不再说什么。但愿通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李世民能够允许自己去吧。
李世民也确实是个急性子。第二天朝会就向朝臣们宣布了自己要对突厥开战的打算。说起来这已经是三年来第二次公开讨论和突厥打仗了,但是出奇地,这次朝臣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为时间过的久了便小很多。
虽说朝廷上最紧要的位置都被李世民的心腹给占据了。但是在朝堂上,依旧有一些人能说是大唐的臣子,但是在李世民心中,并不能算铁杆的大臣。而这些人,往往更加会为了大唐考虑,反对的声音,也正是从这些人嘴里出来的。
比如最厉害的嘴炮魏征。已经掌管秘书监的他如今地位显赫,但是依旧不会因为李世民提拔他而给李世民什么面子。
“陛下如此好大喜功,实为人君所不取。国内刚刚安定,这一仗打下来,少不得又要府库亏空。要是战胜还则罢了,若要战败,那么毕竟引起民怨。想当初炀帝三征高句丽,便是引发天下大乱的根由。前车之鉴不远,陛下难道要做这后车之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