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看了看秋皋,很是友善地点点头:“如今,我益州都督府下辖的天威、威戎、镇静、威胜四军六十余折冲府的将军与都尉悉数到此。”
秋皋接着话头,也报道:“我益州刺史府下辖四郡一府二十六县的县令也悉数到场。恭迎益州刺史、检校益州都督府长史、诚国公驾临。”
罗彦笑了笑:“秋刺史与权长史何必如此。权长史也算是我的熟人,秋刺史虽然未曾有过交谈,可是多少也见过面,算是神交已久。昨日在这府城走了一圈,繁华不下长安。秋刺史之能,委实让人钦佩。”
能够得到同僚的夸赞,秋皋自然无比高兴。哈哈笑了几声,才谦词:“诚国公过誉了。秋某不过是用了数年功夫,将原本就一片大好的景象维持住罢了。欣欣向荣,还要劳烦诚国公费心了。”
官场上的相互吹捧就是这一两句话的事情,皆大欢喜之后,罗彦便在秋辞和权万纪的引领下,重上车马,往益州刺史府行去。
至于亲卫和千牛卫,自有杨瑞这个刺史府长史操办。
等到了刺史府,衙后的大堂中早就设下了宴席。只等众人一到,便可即行开宴。
不过,主角往往都是最后到场,这个时候,权万纪和秋皋以及罗彦三人,则是在一处书房中交谈着。
“昨日诚国公的一番行侠仗义,可是把我等都吓了一跳。”秋皋苦笑着,朝罗彦埋怨道。
罗彦当然知道秋皋在说什么。当即也笑了笑:“你们拘于吴王身份,让其在成都闹市走马,这些苦衷陛下自然知道。所以才遣了我来。昨日即便是街上无人跌倒,这个下马威,我也是要给他的。”
一句话就让秋皋再次领教了罗彦的大胆,即便是权万纪在这段时间看到李恪因为罗彦要来的消息就收敛了许多,此时也不禁被这番狠话给吓愣了。
沉默良久,秋皋自嘲道:“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就不敢有稍微越矩。我大唐,还是要多一些诚国公这样的青年俊彦。”
至于权万纪,此时还能有什么好说的。李世民没有降旨责罚于他,已经是幸事。罗彦怎么搞,只要是有效果,就由得他去。
罗彦笑了笑:“说真的,秋刺史这么离去,还真是蜀地的憾事。这些年益州越发稳定,即便是陛下前来,都有些莫名的感慨。但愿罗彦接手之后,不会让秋刺史的心血付诸东流。”
当罗彦再度提起秋皋的功绩,然后又说明自己的担忧,这就是要秋皋向自己交代一些事情了。
对于罗彦的恳请,秋皋自然不会隐瞒。在这蜀地为官久了,益州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孩子就要拱手送人,怎么的也希望将来能够过的更好。
“长史杨瑞,乃是我多年老友。乃是益州本地人,对于益州政务烂熟于心,且为人清正,倒是可以作为诚国公的助手。益州有三个大家族,黄家乃是传承久远的本土豪门,颜家是汉末迁来,善经济,而刘家,据说是汉代皇室后裔,书香门第。只要和这三家能够打好关系,诚国公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说到这里,正好门外有小吏前来汇报将领和官吏都已经在大堂中等候。秋皋便即时闭上了嘴,请罗彦往大堂走去。
第389章 宴席上惊人之举
大堂上并起三个主座,当罗彦与权秋二人联袂走进大堂的时候,在座的所有将领与官员都起身迎接。
一路点头到了主座,让秋皋坐在当中,自己则与权万纪分列左右。
到了这个时候,秋皋才开始向罗彦一一介绍在座的官员。长史杨瑞坐在右边的首位,方才被秋皋引荐,自然是着重介绍,其他的司马六曹以及诸县县令,则是简单的介绍一番,让罗彦认个脸。
而权万纪则是在秋皋之后,向罗彦着重介绍了四军将领。至于折冲府的都尉们,则是一笔提过。
文官们对于罗彦这个年龄是有些惊讶不已,但武将这边更多表现出来的则是恭敬。罗彦是因为军功受封的国公,自然对于军队的影响力,比地方官署要大的多。
待介绍过后,秋皋便看向了罗彦。
作为今日的主角,让他敬陪末座已经是秋皋有些倚老卖老了,接下来要是还不将局面交给罗彦,那可就是有些打压的意思了。
罗彦点点头,朝着下边说道:“诸位,罗彦此次前来,身兼两职,责任深感重大。益州形势复杂,有一州定大唐三分江山之重用,个中份量,不言而喻。”
“当面有秋公之煌煌政绩,身后有陛下之殷殷期盼,罗彦委实惶恐。我虽年少,未曾多世事浮沉,然欲益州繁盛之心,与在座诸君相同。”
“只望诸君能够同心协力,让益州安定祥和物阜人丰。”
冠冕堂皇的话,虽然流于形式,但是将所有人都拉拢了一遍,所以也没有人不捧场的。
但是罗彦的话还没有说完。
“昨日游府城,繁华虽胜,然依旧有三个问题,罗彦深感忧虑。”此言一出,秋皋有些不自然,难道,罗彦这是要当众打自己的脸么?
扭头朝着秋皋点点头,以示安慰,罗彦这才继续说道:“一者,蜀地缺铜,以铁为钱,罗彦深感商贾多有不便。甚至蜀地潮湿,铁钱不易存储,多有伤百姓之财。此罗某为政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