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历史走向的他自然知道,李世民抢班夺权之后的头三年,旱涝蝗灾闹了一个遍。有些居心叵测的人直接那这个说事,造谣李世民这皇位来的不正当,被老天降下了惩罚。这可是闹得国内沸腾,不少野心家趁此造反,原本刚刚平静几年的民生差点又被毁了。
对于李世民如何挨骂罗彦是不关心的。
虽然说现在他已经投靠到了李世民的手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罗彦就要当李世民的御用文人,替他各种鼓吹。这么恶心人的事情看着别人做也就罢了,真要李世民让自己做,罗彦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罗彦关心的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民。
这倒不是罗彦读了几天书就开始悲天悯人成就圣人了。作为一个出自新社会的好青年,罗彦自己觉得,既然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还能帮助那么多人,为什么不去做呢。反正也没有什么坏处不是?
这仔细说起来,这坏处也不是没有。毕竟兑换一个土豆出来,那是一百万声望值啊。用这些兑换银钱出来,换算成黄金,都能铸造几十个实心的大土豆了。
系统里存在这个东西,罗彦自然是不会放过的。现在需要罗彦发愁的,反而是这声望值的来源问题。
自打七月以来,罗彦在人前就没怎么出现过。以前写的那些文章和诗词,随着大家的传唱,该赚的声望值早就赚过了。三个月时间这声望值就先前那十来万,还被罗彦兑换成了金钱。所以,现实逼着罗彦必须要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就挣够这一百万声望值。
虽然兑换出来一个土豆嫌少,但是罗彦也有了充分的计划,那就是制造温室大棚。
其实温室大棚古来有之,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罗彦就像想利用这一点,争取在三年时间内,把土豆的数量弄到可以量产。再怎么说,灾难来临的时候,多一份准备,至少是能够少死几个人。
可能有人就有了疑问,一个土豆,三年时间能变出多少来。三年六茬,怎么说也能弄出可以上万斤的种子来。加上现有的国家储备,那么到那三年的时候,最后难熬的那一段时间,这些土豆完全可以够拿来赈灾了。
罗彦自然是想得有些想当然,这个没有办法避免,但是缓解一下赈灾的压力,让灾民能够活着还是可以保证的。
至于温室大棚的维持资金,罗彦也想好了,反正初期也没有那么多的土豆供他们弄,到时候种点反季节蔬菜卖掉,最少也能回本。
至于再往后,只怕李世民知道了罗彦干的事情,根本不用罗彦多说,他自己就会求上门。求罗彦把土豆的种植规模扩展开来。
想象当然是美好的,但是当前最大的难题还是声望值啊。
看着李世民还是上道地把他要的东西全都给了,罗彦也很满足了。这会儿出钱出力的部分都有人办好了,那就剩下自己继续去出风头赚声望了。
当天,文学馆的集会就在人们复杂的心情中结束。
回去的路上,几个与罗彦认识比较早的人不约而同走到了一起。
“于中郎,今天的这件事情,你怎么看?”问话的是李玄道。作为除了陆德明,和罗彦交往最多的人,李玄道对于罗彦今天的表现也十分不解。
“你是说他对你我的安排,还是向秦王要东西的事情?”于志宁笑着说道。
“当然是两者皆有之。”李玄道故作不满。
“那第一个事情还是我来为李主簿回答吧。”还没等于志宁说话呢,盖文达就插嘴道:“其实罗彦是为了给你们两个人能争功。”
这下子李玄道有些不明白了。虽然他是秦王府的主簿,政治斗争的经验也不少,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就把自己给绕晕了。
“你想想。你是王府的主簿。如果圣人要驱逐我等,你也逃不掉。尤其是你这种在秦王府任职的核心,到时候给你个闲职,什么也做不了。我等毕竟是文人,不像那些武将,还有把子力气。真到了那个时候,我等全都排不上用场。但是罗彦把你安排到长安县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前期不出错,圣人就拿你没办法。到时候就算是只控制一部分长安县的权利,你都可以对那时候的争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盖兄说的只是一面。其实,这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到了那一步,秦王想动手,太子怎么会不想。”于志宁悠悠地说出了自己能想到的最可怕的事情。
一番沉默之后,孔颖达打破了凝重的气氛:“大家还是想想罗彦小子今晚向秦王要东西的事情吧。想那个没用,反正你们知道没坏处就行了。”
“我是这样想的,罗彦今天的举动,怕是要自污。”孔颖达很是看好这个年轻人。
“何来这么一说,似乎他也没有坐上高位,用不着这样吧。”盖文达疑惑道。同样是作为儒生,他感觉自己比罗彦在秦王府的地位要高多了,就算这样他也没有用自污这样的手段。
“你们只看到了现在,却没看到将来。他今晚的主意,可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才说出来的。”孔颖达有些高深莫测。
“我明白了,你难道是说,他今晚说的东西,将来肯定能应验。而他,就是为了防止将来成功之后光芒太过耀眼,才做出今晚这样要东西的事情。到时候秦王就算是要重赏他,我们这些人也会阻拦,那么他自然就不会被殿下猜忌。”李玄道拍着脑袋,似乎明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