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敢贸然的在罗马尼亚问题上施压,也不敢贸然的疏远这位有着关键决定权的领导人。
这一手让人进退两难啊。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哈维尔只能在这个问题上尽量与莫斯科周旋,他还要去一趟柏林,打探一下克伦茨的口风。之前他以为可以借用社会主义时代的捷克驻柏林参赞去套旧情,结果却被克伦茨一口拒绝。看来只有自己动手,才会显得诚意十足。
“1998年的欧洲注定不会是平静的,哈维尔总统,很多事情……好好保重。”
离别之前,亚纳耶夫最后一句话说的别有深意,他向对方挥了挥手,神情肃然。果然脱欧之后奔向经济繁荣的国家才是亚纳耶夫最忌惮的角色,因为他们的存在,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普遍贫穷的说法就站不住脚跟。匈牙利和捷克,是拦截在亚纳耶夫面前的敌人。只是出于战略问题的考虑,才会成为短暂的盟友。
哈维尔点点头,说道,“你也一样,亚纳耶夫总书记。”
捷克总统回国之后,立刻发表声明,宣布退出罗马尼亚战争,并且将一切转交给北约和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不再派遣战斗机进行任何的轰炸行动。
这是哈维尔的投名状。
当马里奥听到这个消息时,神情有些绝望。能动用的东欧国家基本上被亚纳耶夫收买了。原本以为选择亲西方国家的匈牙利和捷克能起到带头作用,但没想到这两个家伙翻脸快过翻书。
克伦茨的放出的风声是秘密的,马里奥一时半会还没有揣测到里面有什么阴谋。但是当他听到克伦茨想要秘密的从中欧或者东欧国家中发展一个欧盟成员国时,马里奥就明白了。
原来苏联是利用这个来挑拨他们跟美国人的关系。
无利不起早,既然美国愿意许诺重利,那么他们的分量就比美国人还要沉重。资本到百分之三百时便能让人铤而走险,显然亚纳耶夫给出的投资回报利润已经超过了那百分之三百。
政治讲究利益,当有人愿意提供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利润时,就没有永远的敌人这一说法了。
“罗马尼亚现在看来,除了我们自己出兵之外已经机关算尽了。把中情局的情报顾问和军事训练教官投入战场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美国悍然出兵的话可能会造成整个东欧问题的复杂化。所以马里奥总统,我们已经阻止不了苏联的扩张了。”
伯杰顾问语带歉意,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当他意识到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之时,亚纳耶夫离拿下罗马尼亚只差一步了。
他,包括白宫的所有智囊团都输在了太过聪明,聪明人想得多,自然落入的圈套也就更多。亚纳耶夫每一次都比他们多算了两步。而这两步的结果是,他们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
“而且欧洲的轴心组织已经形成,由法国,德国与苏联之间的联合已经对我们形成了严重的隐患,已经开始表现出苗头的迹象,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面临的欧洲问题将会更加的复杂。”
“有解决的办法吗?”
马里奥总统不是来听国家安全顾问废话的,白宫和国会每年拨款养这群“知识分子”,就是为了让他们解决任何可能威胁到美利坚全球利益的安全事项。在得到短暂的回复之后,他表情淡漠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没有的话我会召开特别会议,嗯,现在正是需要群策群力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本,时间和精力对搅乱东欧,结果却交了一份这样令人失望的答案。”
马里奥叹了一口气。他从来没有低估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甚至对方一个特别一点的动作,或者一句平淡无常的话,都能引来一群克里姆林宫学的家伙绞尽脑汁思考半天。
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马里奥本以为凭借着美国在二战中积累的大量财富,资本和实力,足以要挟整个中东欧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但没有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刻,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
美利坚看起来的确非常风光,一统江山千秋万代,但经历了这么多年来的折腾之后,也把老底挥霍出去了一大半。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实际上是无数被他搞得家破人亡的仇家紧紧的盯着自己。
比如在八十年代盛赞的阿富汗自由战士,在海湾战争之后也调转了枪口瞄准美国人。在永恒利益的驱动之下,也将矛头对准了马里奥为首的白宫。只是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范畴,也没有真正的掀起惊涛骇浪。
“把幕僚长,国防部长和中情局局长叫来,我要召开特别会议,是的,在该死的苏联把红色实力拓展到我们面前之前,总得有人想办法阻拦他们的进攻,无论用上什么办法。”
白宫幕僚长约翰·波斯塔第一次参与到马里奥的智囊团队之中,实际上从过去白宫幕僚长,助理幕僚长到白宫顾问作为马里奥的白宫政策班子,都很少的参与到国际事件的政策内,马里奥将国内政策的大权全权交付给了幕僚长这位守门人,从而脱手出来专心针对国际危机。
现在看来国际危机没有解决,倒是引起了新一轮的政治较量。把幕僚长引入自己的“国际小团队”是为了群策群力。
现在的马里奥总统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支团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救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