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苏尔科夫抬头望了一眼亚纳耶夫,对方只是微笑着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看到亚纳耶夫的那个表情,苏尔科夫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他也越发的坚定自己的分析,继续说下去,“恐怕塞尔维亚的军队出于某种原因而没有实施报复手段,将肮脏行动全部推卸到民兵的头上。不过克罗地亚的领导阶层显然控制不住义愤填膺的克罗地亚军队。所以才会出现和曝光这样惨绝人寰的屠杀。”
“唯一的问题就是,之前的杀害平民事件几乎都是零星的,但是为什么这一次会爆发出如此大规模的问题呢?”这是苏尔科夫唯一不理解的地方。
“恐怕这场屠杀未必是克罗地亚军队的杰作吧,毕竟波黑塞族的军队还要在道德的高地谴责敌人。”卡拉季奇也算是一条老狐狸了,之前的历史上南斯拉夫是得不到任何国际社会的支持,所以他们驱逐克罗地亚人和塞族人的唯一手段就是大屠杀。现在塞尔维亚人有了苏联这个后盾,他们无论做起什么,都要顾忌到国际社会的感受了。
当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而奋斗的爱国英雄,然后将对方贬斥为卑劣肮脏的小人。
“我们会展开宣传攻势,将美国支持的克罗地亚军队描述成一支残暴的,反人道军队。”苏尔科夫会心一笑,“想必到时候美国也应该头疼了,他可以选择装聋作哑,但是联合国的成员组织一定会调查介入,何况北约在经历了塞尔维亚人的爆炸教训之后,正愁找不到南斯拉夫局势的切入点呢。这盘棋是越乱越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利益的最大化。”
虽然现在是美苏联手坑欧盟的局面,但是两国之间还是得互相的提防一下。亚纳耶夫要做的,就是保障自己利益的同时,给美国添堵。
宣传向来迅捷的莫斯科报纸就对这次的事件发表了声明,他们将克罗地亚军队描述成一支可怕的暴徒,他们奸淫掳掠,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代尔文塔大屠杀只是他们的饭前小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暴徒接下来还会做出更加可怕的事情。”“我们希望各方联合起来,约束克罗地亚军队的野蛮行为,救救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文中悲情的语气获得了不少不明真相群众的支持。
当亚纳耶夫看到那篇新闻报道的时候,都差点相信了报纸上的所描述的情况。何况报道上还煞有介事的配上了这几个月以来战地记者在波黑拍下的屠杀照片,有些是克罗地亚人的,有些是塞尔维亚人的,但是将这些照片全部放在塞尔维亚人的报道上,就有了让人误解的意味。
果然如同之前所说的那样,新闻的真相取决于记者代表的利益集团想让你了解哪一部分而已。
这也更加让亚纳耶夫坚定了维持新闻审查制度的重要性,一旦别有用心的人掌握了媒体的舆论武器,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而颠倒黑白是非的做法很可能成为颠覆一个国家政权的攻城槌。
第一百八十二章 作死的卡扎菲
代尔文塔大屠杀的报道急转直下,从谴责克罗地亚军队的残暴行为到变成指责美国支持一个暴徒集团,似乎这一切都是变成了美国要背黑锅的状态。那些反美国家依旧乐此不疲的谴责美利坚是世界动乱的源头,罪恶与邪恶的帝国。
国家社会上总会出现这样一幕,欧洲和美国团聚在一起,拼命的指责苏联是一个邪恶的帝国,他们是自由和正义的化身。而第三世界国家则指责欧洲和美国压榨他们的自身权益,这些金钱帝国企图开次开启资本殖民的时代,他们才是最应该受到惩戒的国家。当然也总有一些例外,比如正在日渐失去合作伙伴的某个北非国家,就想着是否应该结交新的战略合作伙伴。
1987年的丰田战争使得利比亚军队遭受极大损失。根据统计,利比亚损失了十分之一的部队,7500名士兵死亡,价值15亿元的军事设施被摧毁或俘获。而这场战争中法国坚定的反利比亚态度也让卡扎菲意识到他必须与西方和美国改善糟糕的关系了。
1986年柏林迪斯科舞厅遭炸,两名美国士兵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美国对利比亚的报复性袭击,共有40人死亡。1988年,利比亚制造的洛克比空难导致了长达十几年的联合国经济制裁。从1990年代始,利比亚在国际社会面临孤立的困境,经济恶化,而国内则是面对伊斯兰的动乱。
而且就在丰田战争结束后不久后几年,乍得总统哈布雷到访华盛顿,美国向他提供了价值3200万美元的援助,其中甚至包括地对空导弹。很明显,这是在针对利比亚。
于是卡扎菲打算积极谋求改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而且还是更早的想要在与欧洲西方国家打破关系,不过他所做的决定有点蠢,那就是为了讨好欧洲,在关于苏联的车臣问题多嘴了几句。
“车臣人民是为了自己的独立而抵抗苏联,这是正确而又伟大的行为,相反,苏联发动的战争就跟塞尔维亚入侵波黑一样,不过是阻碍伊斯兰世界建立国家而已。”
卡扎菲的话就像一根针刺激到了亚纳耶夫的心,苏联对外部长谢瓦尔德纳泽随即反唇相讥,指责卡扎菲这是苏联的内部政治问题,像你这样的支持和实行恐怖主义的国家没有资格来讨论苏联的内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救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