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指的是亚纳耶夫政治外交上的强硬手段,而彼得大帝指的则是亚纳耶夫的政治改革,非常巧妙的隐喻。
一时之间,苏联威胁论在某些保守党政客的运营之下,又开始了在大不列颠急速的升温,他们的人民可笑将苏联控制了远在数千海里之外的海峡当做是对英国的威胁,却从来没有去想想,难道英国染指土耳其海峡就不算是大国沙文主义的入侵。
只通过英国广播电视台和欧洲之声的民众不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英国保守党故意避开这个话题,双重标准在他们心中一向玩的非常溜,无论是苏联,还是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
看到英国人又跳出来当靶子,苏联宣传部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北约打宣传战还有舆论战的机会,事实上苏尔科夫已经在舆论战争上是所向披靡的寂寞了,自从亚纳耶夫上台之后,西方跟苏联的舆论战争就从来没有赢过。
“我们过去会赢,现在会赢,将来也一样会赢。”苏尔科夫看着外国报纸的报道,轻蔑的摇摇头,他将所谓的头条新闻叠放起来,放在桌子的另一边。开始冥想该拿出怎样令人惊艳的宣传稿对付西方的威胁论宣传。
之前亚纳耶夫给苏尔科夫的建议是,现在不一定要争锋相对的去反驳他们的威胁论宣传,毕竟这种东西不会因为你的一两次宣传而短时间内有所改观。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才能阻止内部意识形态的侵蚀和蔓延。
苏宣出品,必属精品。苏尔科夫对召集了宣传部门的精英们再次为操刀着笔,既然英国人这么不要脸皮的扯出了红色威胁论,那么苏联就再次精心策划一出宣传来驳斥英国人所谓的红色帝国威胁论。当然这篇威胁论更重要是让苏联各民族都看清楚整个国家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苏尔科夫在宣传形式上向来不拘小节,他要求部门那些人不要古板的用特地的格式去写一篇味同嚼蜡的官僚式文章。连本人都读的昏昏欲睡,更何况是苏联的民众?人民群众只喜欢贴近自己的喜闻乐见的文化,而不是古板乏味的说教。
所以离经叛道的苏尔科夫往往能够剑走偏锋的取得舆论攻势上的成功,这也奠定了他克里姆林宫灰衣主教的地位。在民众的眼中,他也是被评为最能代表苏联民众心声的一位国家领导人。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策划之后,苏联宣传部门又推出了另外一部足以媲美《我是俄国侵略者》的宣传片,这次苏联没有打起霸气的口号,而是用悲情的手法引起民众的共鸣。
我们曾经是沙俄帝国的时候,被你们说是欧洲的野蛮人,文化的侵略者;
我们被预言将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我们被指是威胁世界和平的红色威胁。
那时我们拒绝接纳工业革命,你利用战争的炮火来强开门户;
当我们拥抱自由贸易之时,你责骂我们抢走你的饭碗。
1922年我们风雨飘摇,你们煽动国内反对势力,企图将我们绞死在萌芽之中;
1991年我们要整合分崩离析的加盟国,你说我们是邪恶帝国的入侵。
我们用共产主义挽救伟大的祖国母亲,你痛恨我们成为异己分子;
我们拥抱自由市场,你又憎恨我们抢夺市场。
我们反对造谣,你说我们践踏人权。
那时我们一贫如洗,你视我们为灰色牲口;
后来我们强大崛起,你怨我们令你国债累累。
我们的重型工业成就瞩目,你说我们是环境的污染者;
我们的商品开始贸易,你说我们是地球暖化的因由。
我们开采石油,你说我们断绝了其他国家的生路;
你们为石油开战,你说是为了解救水生火热的人民。
那时我们动乱无序,你说我们没有法治;
现在我们要依法维和,你说我们违反人权。
我们静默无声时,你说我们欠缺言论自由,被独裁统治。
我们不再缄默了,你说我们是被政府洗脑的仇外暴民。
为什么你这样憎恨我们?我们想知道。
“不”,你说,“我不恨你们,只是你们原本就是这样。”
我们也不恨你,只是,你了解我们吗?
“当然了解。”你说。“我们消息多的是,有美联社、路透社、还有英国广播电视台……”
很快同样一篇名为《我们欠了你们什么?》的文章开始在苏联的各大报纸上流传开来,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居然出自古板格式化的苏联政府。所以很快这篇文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引起西方媒体的注意。
第二百八十七章 加冕为王
很快那篇《我们欠了你什么?》也在西方的新闻媒体上传播了开来,就像西方民众认识苏联全靠BBC和CNN讲述一样,苏联宣传部同样利用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电视台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让世界看清楚,你们眼中的苏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苏尔科夫在宣传方面的这一招的确独辟蹊径,相当于在无意之间化解部分西方民众对苏联的误会。新闻媒体对这则宣传的推波助澜也让民众意识到一件事情,政府对人民所说的话,是否只是他们愿意让民众看到的谎言。
1991年之后,收缩战线的亚纳耶夫已经不准备维持两极格局,而是收缩战线主动了退出了与美国的全球争霸和军备竞赛,一心一意的发展国内经济,并且偶尔为美国制造祸端让对方意识到苏联收缩战线,但不代表美国可以得寸进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救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