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_[日]小熊英二【完结】(32)

  第四中队长浦山上尉,原本是女子学校的英语教员,后来负责管理位于奉天的战俘营。第四中队的第一小队长也与第二小队长一样,同为被再度征召的当地日侨居民。第三小队长为现役中尉,第四与第五小队长皆为二十岁左右的少尉军官。

  而且,因为日本战败,日军全员都形式性地升了一级军阶。谦二因此成为一等兵,田下小队长从少尉升为中尉,浦山中队长从中尉升为上尉。对于这样的升等,大家都称“波茨坦中尉”“波茨坦上尉”等等。

  在奉天临时编成的第五十二大队,抵达战俘营之后才完成整编。谦二所属约有二十名班兵的班,大概有以下成员:首先是班长高桥,他是现役军曹,曾待过从华北移防东北的部队,是拥有战斗经验的老士官。日本战败后,他与那些遭“彻底动员”的人一样,暂时离开了军队,但又在奉天受到征召并被送往西伯利亚。

  班里面有丸谷伍长,他是当地征召的日本侨民。丸谷伍长周遭还有五六名住在奉天的日本侨民好友,大家都是当地征召而来。另外班内还有两位《“满洲”日日新闻》的记者,也在当地受到征召前来。

  班内尚有一名原本应该是中尉的人,却隐瞒过去,以一等兵身份入队。这位佐桥原中尉,趁着战败后的混乱离开部队,在过去身为他部下的丸谷伍长家中“接受寄居照顾”。

  另外,有一位与浦山上尉一同在奉天战俘营工作的日裔第二代、叫作饭冢上等兵的原翻译,也成为俘虏进到这个班来。他出生于洛杉矶,回双亲故乡广岛短暂停留时,却因战争爆发无法返回,之后还受到征兵的召令。但上级将他从普通部队中调出,送到奉天战俘营去当翻译。饭冢虽然有时候不太能准确掌握日语的情境,不过在战争初期日军占领新加坡,俘虏了白思华中将(A. E. Percival)与温莱特少将(J. M. Wainwright)时,他曾经担任过他们的翻译。他还说“白思华很小气”。

  在大队本部里,也有一位出身夏威夷的川村伍长,是略为年长的原翻译,现在则担任炊事班长。如前所述,浦山上尉担任过女学校的英语教员,现在是饭冢与川村的长官。

  在黑河执行物资搬运作业时,加入了另一位山本翻译,他担任对苏军的联络职务。传言山本曾在中国东北的公司从事贸易相关工作,所以能够讲俄语。五十岁左右的山本个性温和,是一位深受敬重的“人望者”。

  翻译这种工作,为了迎合苏联方面,可以把俘虏们想表达的意思略过不译,但山本却很忠实地翻译。通过他的口译,供食与劳动条件有很大的改进。虽然他是非常温和的人,但如果苏联方面有蛮横的举止,他也会委婉地训斥对方,详加说明应有的正确做法。这位“人望者”绝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但任谁都会对他敬让三分。

  这些人的经历,都是谦二在战俘营里闲聊中听到的,缺乏资料佐证。高桥军曹历经什么样的转折才来到奉天集合,又或者佐桥中尉为何隐瞒身份埋没人群中,这些事实都不甚明了。

  都是闲聊时谈到进入军队前大家从事什么,无意间脱口而出的事情。不过大家最热衷的话题仍然是食物。“回到日本内地后想要吃什么”啦,“乡下红豆汤与御膳红豆汤有什么不同”啦,大概都是这类话题。而且这种闲聊都是一九四六年春天之后,稍有余裕时的事情,最初的那个冬天大家都累垮了,回营舍只想睡觉。

  苏联方面也针对俘虏进行身家调查,特别针对原关东军特务部队出身的人,都会进行严密的监视。不过根据谦二的推测,“一般部队的人,即便伪造自己的军阶,只要不影响整个管理运作,苏军也不怎么关心吧”。谦二自己也仅在抵达战俘营时接受过一次身家调查,之后完全没有追踪调查。

  第五十二大队因为是混合编成部队,所以混杂了各式各样的人,不过也因为这种多样的编成,此处的上下关系不像一般军队那么严谨。日本战败之前才征召而来的当地日本侨民许多彼此都认识,名义上挂着士官或军官,但分配食物与劳役时,并没有发生蛮横或偏颇的状况。“不管是轻松的工作还是辛苦的工作,能够赚点好处或没啥好处可捞的工作,身为班长的高桥军曹,都尽量做到公平分配。”

  谦二所在的战俘营,军官们也是收容在其他建筑,拥有不同的待遇。不过这是因为苏联遵照过去于一九〇七年批准的《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海牙第四公约)规定,军官与士兵享有不同待遇,而且不可驱使军官进行劳役。

  因为不懂国际条约,当时感到很不公平,不过除此之外,因为自己所处的战俘营并没什么阶级差别,这算是相当幸运的一件事。在其他的战俘营,新兵不管粮食或劳役分配,都处于最差状态,许多人都因而死亡。

  虽说如此,战俘营的人际关系大致还是相当冷酷淡薄。即便视同一班的班兵,因为大部分人白天没有一起作业,大家感情没那么好。加上该队内没有阶级与类似部队的固定上下关系,“不得要领”的人,劳动作业手脚缓慢的人,就容易被当作“包袱”。

  例如在一九四七年夏天,我们被派遣至某丘陵地带达三个月,执行树木采伐劳务。两个人一组以锯子伐树。每一把锯子的锐利程度不同,判断错误选到钝的锯子,就难以砍断树木。那些懂得选出好工具的人、有体力的人、灵巧的人等等,到现场时就会组成团队。而像我这种既不得要领、又没有体力,而且不具技能的人,只能与状况差不多的“残渣”们组队。当时与我组队的是同样来自第二航空通信联队的新兵,两个人同样既没体力又不得要领。有能力的团队总是能够达成规定的作业量,我们却老是苦于达不到规定量。三个月后回到战俘营,大家都说“你瘦了好多”。如果这发生在最初的那个冬天,我大概早就死掉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