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龙,现在是马忠林了,应召前来,为的是他有泰安嵩里山挖宝的经验,他跟马鸿逵策划的发掘与藏宝过程也颇有参考价值。他们两人在书斋中坐了三个小时,已经完成了精细的安排。
判断:
张慎之有泰安县教育局赵文勋之类似的动机,因为不借助相应的兵力,无法开掘,无法保密,也无法保存。
张慎之定有赵文勋所掌握的史料依据。
高昌国宝窟有可能存在,但比嵩里山工程浩大得多,无法实现。
张慎之很可能指桑言槐,以虚掩实,以假掩真,以远掩近。《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初为三十六国,后又分为五十余国,丝绸之路繁盛时期,东西的文化财富大交流,国库丰盛,墓藏遍地。数千年之积聚,西域地下定有无穷宝藏。破砖、碎瓦、陶片、绳头,皆称无价,更何况稀世奇珍?
张慎之可能握有比嵩里山更为有据的史料。
马步芳当即取出《凉州府志备考》、查究永昌县志。他记得凉州有高昌府,是不是张慎之故以高昌国掩之?
张慎之曾在他面前夸耀自己是汉代名臣张奂之后,马步芳与马忠林便沿此线索细查,屡有新奇发现。
武威,古称姑臧,后称凉州。
公元三九七年正月,后凉广武郡公、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改元太初,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宁)是为南凉,三九八年十二月秃发乌孤改称武威王。
秃发乌孤死后,其弟秃发利鹿孤即武威王位,改称河西王。利鹿孤死后,其弟秃发傉檀即位,更称凉王,改元弘昌,后秦委他为车骑大将军、凉州刺史镇守姑臧。傳檀在姑臧中南城内修建了高昌殿,让他的十三岁的儿子明德归作《高昌殿赋》,明德归“援笔即成,影不移漏,”赞称曹子建再世。
马步芳认为张慎之所说的高昌国,就是凉州的高昌府,地下宝藏是否与他祖上张奂做武威太守有关?
措施:
立即严刑威逼张慎之交出发掘宝库的史料依据,或是宝窟详址。将其秘密处死。
处死之法:将其秘解山中,刺杀,或推入山沟。
后考虑不妥,改为温和之法:委以发掘重任,许其高官、厚禄、重赏,一俟宝窟发掘成功,一杯毒酒或一杯药茶送其归西。
第3章 慎之终于慎之
张慎之对马元海大谈挖宝之后,自感有失谨慎,过分直露,时时怀有戒惧,早已作好应变之策。天下英雄所见略同。在他应召晋见马步芳时,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假定马步芳已经完全知道了他的秘密。
他完全懂得鸟雀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猎狗烹的道理,就像身在东吴的诸葛亮一样,在“祭东风”之前,他是安全的。
他听了马步芳询问及允诺之后,便喜形于色,如实相告,并请马忠林随他回家,去取宝窟指南图。
他说得极为诚恳,而且兴奋异常,好像宝窟已在囊中:
“这宗财产原应归于马家,不管马文禄取此宝的手段和来源,毕竟是他所存……”
他把挖掘此宝的种种思考和忧虑和盘托出,马步芳和马忠林皆颔首叹服,以致感到挖掘财宝之后若是将他秘密处死未免太过分了,甚至情愿给他以丰厚的奖赏,与其有宝共分,有福共享。
马步芳认为张慎之提供的挖掘方法是可行的,以军事演习为名,挖堑壕和地下掩蔽部,不会引起任何猜疑,且有指南图指引,工程量甚微;即使被人发现,也无伤大局,一不是清东陵墓葬,二不是嵩里山国宝,仅仅是马文禄掠夺的不义之财,挖取出来充作军需有何不可?埋在地下岂不浪费?
道义上完全说得过去。
马步芳当即宣布:此事仅有他们三人知道。此财宝发掘成功之后,以六、三、一分成。马步芳得六,张慎之得三,马忠林得一。
张慎之提到马元海可能生疑。
马步芳笑笑说:“那时他已经在海南听他的藏曲看他的藏舞了。”
开掘宝藏的布置是很周密的:
马步芳第一道命令是驻肃州的骑兵团移防甘州集训,派步兵团进驻肃州,由原河西参战部队总参谋长张慎之指导步兵作城防演习,“发掘宝窟”均以“挖掘掩蔽部”为代称。
开掘工作由张慎之和马忠林共同负责。
马步芳另派亲信监视张、马二人行踪。
真正负责开掘地下掩蔽部的“部队”,是以补充团里挑选的红军战俘,以便在挖出宝藏之后,以其“图谋不规、组织暴动”为名,尽杀灭口。
多想出智慧,张慎之几乎就像旁听了马步芳和马忠林两人的预谋。若要他处在马步芳的地位,他也会那样干,这里面谈不上正义与仁慈,只能是以诈对诈,以奸对奸,是智慧的较量。
张慎之即使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要摆脱也是十分困难,犹如狐狸已入笼中,没有高超的智谋,绝难自救。
张慎之毕竟是张慎之,他在开掘之前,就预先写好了一封信。原文如下:
军长钧鉴:
开掘工作已按期进行,对施工情况详记如下:
第一天,我偕忠林按图作精确勘察。
第二天,开始动工,军士效命,工程进展颇速。职恐挖掘物受损,令其缓掘,深及三尺,仍未见迹象,甚急。唯见有几处土质松软,乃挖掘而后填实之痕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