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我知道,只是这跟庚子年有什么关系?”
见李初一脸纳闷不知,施天逸无语的很,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还有李初完全不知道的东西,可是这个东西他居然不知道,这也太让施天逸意外了,干脆直接解释了起来:“主公,原先科举为一年一选,自我朝英宗治平二年起,改为三年一选,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今年是庚子年,乃是三年一比的正科年。”
“哦,懂了,原来今年乃是选拔人才的科举之年。”
见李初还不为所动,施天逸都快要急死了,自家这个主公怎么今儿个犯浑了呢,自己都说的这么清楚明白了,他怎么还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
“主公,”施天逸再次道:“主公,如今这襄城县、鲁山县、南阳地区皆在我们手里,如今遇正科科举,试问领地内的含辛茹苦的学子应当如何?”
啥?
学子!
直到这一刻李初才反应过来,突然的一下蹦出一个天大的问题,这才意识到施天逸说的这件事的严重性。
这何止是严重啊,简直就是非常的严重。
科举,这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就是后世的高考。甚至还比后世的高考不知道要厉害重要多少倍了。
后世的高考,上了大学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的出路,不上大学也有很多出路。可是在这个古代社会却不一样,科举这是读书人唯一的一条路,也只冒头前进的路,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出人头地。
后世的高考,一年一次,可是古代的科举乃是三年一次。
那么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好不容易等了三年,等到了这次科举,可是由于麒麟军现在的身份,大宋朝根本就不可能在麒麟军所占据的领地内进行科举考试,那么敢问领地内的这群学子应当如何?
是等吗?
等下一届?再等三年?
人生又有几个三年?
十年寒窗,何止是十年,有的人考到老,考到头发都白了还在考,他们又还有几个三年?
还有再等到下一届吗?
李初沉默了。
半刻后,他又问了施天逸关于这科举考试的步骤。
宋朝科举分三考,分别为解试、省试、和殿试。
解试就是乡州试,又有叫童生试的。
省试就是明清时期的会试,到开封府到汴京城去,由礼部补办举行。
这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如今麒麟军占据了襄城县、鲁山县、叶县还有南阳地区的各县城,这势必会对这几个地方的读书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宋朝不可能在这几个地方还举行科举,所以这样一来参加科举的人就要延后三年了。
其次,这省试、殿试怎么办?
虽然不清楚上一届又没人考上,但是万一去被宋朝朝廷以其领地被麒麟军占据了,其乃为麒麟军收买的奸细为由拒绝让其参加省试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旦闹起来一旦爆发起来,对麒麟军的影响非常的大。
以大宋朝廷那群人的尿性,绝对会这样做。
他们坐拥天下,区区几个县城的学子又能给予多少人才,不缺这一点,别说拖一届,就是拖个四五届的完全连挠痒痒都不是,对这些地方的读书人来说,这就是一场天大的灾难。而且这样一来对宋朝朝廷来说基本没怎么损失,可对麒麟军来说,一个弄不好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就会彻底散了。
怎么办?
大三试中,其中这解试在各县城州府中举办。
然后这解试,又细分为小三试,三个阶段,分别为县试、府试和院试。
这小三试的,必须在当年的八月份全部完成。
其中,这县试乃为二月初开考,在本县是县中参考。
如今,离二月只剩下三天的时间了!
三天!
这也是为什么施天逸急匆匆的跑来找李初的原因了。
起初大家都被最近的战事给耽搁了,心思全在战事上面,好不容易战事已了,这马上又是农耕的大事,以至于把科举这件事给抛之脑后了。
这次录制华芯的信息,请了这群读书人来帮忙,也正是这群读书人才让施天逸猛人想起了今年的科举。
如今马上就是二月了,麒麟军这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十天来,这些学子每天都在关注着这边的消息,一直到今天,有人实在忍不住了,主动找到了施天逸问及了此事,这才让施天逸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跑来找李初。
这,是个头疼的问题。
说严重,严重到天了,非常严重。
说不严重,此事倒有解决的办法,跟其他一件事可以算做一件事里。
那就是赵枢给麒麟军上官牌子的事。
只要给麒麟军上了官牌,那么一切都好说,同时这科举也不再是问题。
关键是,这难度有点大啊。
也不知道赵枢是以何种办法去解决的?
要知道,麒麟军的冒头可是指着蔡京,指着宋徽宗去的,让宋徽宗承认,这不是逼他自己打自己脸么。
第三三二章 易容伤疤
看来得要加快催促赵枢那边了。
同时李初也在思索着,得能从定制系统中获得什么帮助来实现给麒麟军正式上牌目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