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受降文书有两种语言,分别是吐蕃文、大宋文,每一种语言下都有各部族长的签名血印。
李初站在受降台上,亲手接过了又阿斯利递上的受降文书。
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幕。
从此以后,吐蕃国就烟消云散只存在于历史当中。
从今往后,吐蕃就是大宋朝的西边吐蕃三路,吐蕃东路、西路、中路。
下面所需要的就是麒麟军李初的签名跟麒麟军的大印,最后这份文书还要送到开封府汴京城去,还要被大宋的传国玉玺加盖一道才算正式完成。
加盖大宋传国玉玺的大印,那是到汴京城后的事了。
其实,当这份文书递交给李初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归降仪式,因为下面的事情已经不需要吐蕃这边再弄什么了。
至于后续。
后续也不用李初这边再操心什么了,自有朝廷大把大把的人主动跑到这边来张罗,不用李初再废什么心事了。
至于跟吐蕃谈的这些条件,反正有麒麟军先前的威慑在这边,大宋朝廷的官员只要不傻都会把这件事弄的漂漂亮亮的。为啥?
功绩啊!
有什么能比在这个时候来吐蕃更容易更快捞取大量功绩的吗?
而且,这件事不仅功绩大,速度快,而且还是非常安全,不仅还安全,还能在吐蕃这边耀武扬威。
谁不想来?
随着吐蕃受降文书的递交,这场受降仪式也等于了结束。
也就在文书递交李初接过来的同时,好几通卫星电话在这边拨打了出去,也是在同一时间,在原先吐蕃跟大宋的交界处、吐蕃跟西夏的交界处、吐蕃跟黄头回鹘交界处、吐蕃跟黑汗国交界处、吐蕃跟天竺交界处、吐蕃跟塞尔柱交界处、吐蕃跟大理交界处、吐蕃跟吉慈尼交界处的界碑也在这一刻全部被挖掘了出来。
挖掘出来后,一块新的界碑被填补了进去。
新的界碑,上面写的是大宋国边界。
当然,吐蕃跟大宋、吐蕃跟大理这边的交界处的界碑挖出来后就不用再放新的界碑,而是直接填土填掉了。
至于州府路的分界,到时候自会有朝廷那帮人重新拟定制作,这就不需要麒麟军了。
也在这一刻的同时,早已经准备的信使也在受降书交到李初手里的那一刻快马加鞭一路往大宋开封府奔驰跑去。
受降仪式结束后,众人退去。
李初还在受降台上站着。
看来是他多疑了,本以为这边还会蹦出一些个刺杀或者阻扰捣乱的行为呢,没想到这一切是这么的顺利,吐蕃这件事从此可以定下结论了。
麒麟军,也是时候该从吐蕃这边撤军了。
这前前后后在吐蕃这边也有大半个多月了,也不知道朝廷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同时,他也在寻思着该以什么理由进入汴京,掌控京师。
如今,西南稳定归了麒麟军,大理国也归了麒麟军,吐蕃虽然没有直接归属于麒麟军,但是是麒麟军打下来的,吐蕃各部的族长都还是保留在的,而且吐蕃这边还会迁移进大量的百姓,到时候这由谁来进入吐蕃,这件事麒麟军也能把把关口。
而且,一旦让自己控制了京师,吐蕃归谁说的算也就不在那么重要了。
数日后,开封府,汴京。
一匹快马冲入开封府,马上的骑士背着八百里加急信使的旗帜,一手提着长剑,一路高声呼喊:“捷报,大捷,吐蕃大捷!”
一路所过无人敢拦,一直冲入汴京城。
城门守卫一听见大捷,二话不说就直接将城门的道路给清出一条宽敞的大路来,捷报的骑士如同一阵风一样进入了汴京。
“捷报,大捷,大捷、吐蕃大捷!”
原本死寂沉沉的汴京城也随着这一声大捷,如同一把利刃一样冲开黑雾,拔云见日。
汴京城也随着这一声大捷变成非常的热闹起来。
所有的百姓都推开了屋门走到了街上,在家的官员听到大捷后个个发疯似的跑到了街头迎接捷报。
皇宫,宋徽宗头疼的躺在床上,前方不断的战败,一个又一个不利于大宋的消息传来,还没几天宋徽宗就病了,头异常的头疼,精神也萎缩了下来,整个人都非常的不好。
忽然间,他仿佛听到了什么大捷?
大捷?
宋徽宗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一个小黄门激动的快步冲到了殿前,跪在地上失声痛哭:“陛下,大捷,大捷啊,吐蕃大捷!”
大捷?吐蕃大捷?
这两个字一传到宋徽宗耳中,他的病情瞬间就好了。
头,不疼了,精神也不萎缩了,人也有力气了。
“快,快扶朕去垂拱殿。”
第六零八章 河北阴霾
“快,快扶朕去垂拱殿。”
捷报,捷报是什么?
宋徽宗已经忘记自己多久没听过捷报了,自从金人南下夺下了燕云一带,进犯河北以来,他是一没吃好二也没睡好,整日精神萎缩的,甚至夜中还会经常做噩梦,梦到金人铁骑打到开封来了,打下了汴京城把他俘虏到北部去做牛做马。
宋徽宗吓坏了,可是这种梦却接连做了三天。
也就是这三天,河北那边的战事一天比一天的糟糕。
童贯、岳飞派上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