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相应地研究出“恶妇”“野马”等著名的战斗机,打得零式战斗机七零八落,落花流水,最后只能用作自杀性飞机。神话破灭了,就不值一钱了。
苏联人为了出其不意,偷走了美军的飞机,也不想让美国人知道。美国人确实还蒙在鼓里,就是最后他们发现有两架飞机没有回来,也会以为这是因为事故坠毁了。克利亚他们采取超低空飞行,直飞北方,关闭了通话系统,美军的雷达也探测不到。
苏联人根据缴获的美军“佩刀式”战斗机特点,改善了自己的米格战机性能,同时还秘密地培养了一大批能飞美式战斗机的飞行员。这次金斗成护送来的中朝飞行员就是经过培训的,他们开美式飞机比开米格机还要娴熟。
空中米格战机和美军的战斗机正在格斗,地面上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更多的美式战机,却都是朝着美军飞机开火。这些美式战机为了和美军相区别,都将机头上涂上了醒目的白色。先前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干的就是这种油漆匠的活。
激战中的美军飞行员莫名其妙,怎么这些共匪飞行员开我们的飞机就像我们自己人开的,好熟练啊。这是怎么回事?坏了,他们已经掌握了我们战斗机的性能,可是我们对他们却一无所知。美国人头皮发麻,就觉得冷汗从头顶流到了屁股沟,浑身湿透了。
美军飞行编队的的阵势大乱,那些美军飞行员再也不顾空中指挥员的狂吼乱叫,掉头就跑。空中指挥员顿时成了光杆司令,愕然间,他发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不等他掉头逃跑,几道火光包围了他的战机,将他的战机打得千疮百孔,拖着浓浓的黑烟,向着远方坠去。
他所以命令部下坚持是因为他们要保护那些笨拙,跑不快的轰炸机,可是中朝飞行员竟能驾驶他们的飞机升空作战,大出他的意料之外。当他成了孤家寡人的时候,也想着逃走,只是稍稍慢了一点,就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他在机舱内对着电台大叫着:“上帝,我们的飞机在共军的手里开得比我们还好,而我们还不知道这是哪个婊子出卖了我们。上帝是偏袒中国人的,这场战争我们没有希望了。”克利亚不是婊子,而是特工,这不是出卖,而是窃取。美国人不清楚这件事,即使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更多的是恐惧。
那些轰炸机跑不快,又被中朝战机追上了,叫苦不迭,最后的几架轰炸机被打的全身是火,有的轰炸机被打的机翼折断,螺旋式地向下坠落,甚至可以看到有美军飞行员从坠落的飞机上蹦跳下来,空中飞人。他们不想同飞机一块烧死炸死,就从飞机座舱里钻出来,向下飞扑。
可是这种状况下跳伞是非常危险的,有的降落伞都没有展开,人就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摔成肉酱,连他的爹妈都不认识了。有的降落伞张开了,可是却被螺旋下坠的飞机机身挂住了,还是随着飞机一起轰然炸的尸骨无存。
空中传来的惨叫声就是在地面都能听得清,看得机场上的美军无比的悲痛,看得中朝联军惊心动魄。地面的美军嚎啕大哭,中朝联军默然无语,脸色凝重,人人心情沉重,他们深深地为美国人悲哀,让这么多年轻的生命在空中凋谢。
有的轰炸机驾驶舱都被打得不翼而飞,驾驶员伤亡惨重,整个机组像做敞篷汽车一样,无遮无掩地在空中飞行着。那扑面而来的寒风吹在他们的身上,奇寒彻骨,吹到脸上像小刀子割肉,但他们更多的是悲哀,为何我们的飞机也向我们开火,难道他们都是叛徒吗?
美军地面指挥得到了轰炸机遇险,护航战斗机损失惨重的消息,他们派出了增援的战斗机。可是那些战斗机飞到半途,听到了美军空中指挥员濒死前的惨叫,得知了中国人掌握了他们的飞机性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掉头回去。再去就是送死,傻子才会义无反顾地执行命令。
美军的轰炸机飞出没有多远,就被中朝战斗机拦截住了,在强大的火力威胁下,他们被迫掉头向地面的机场飞来。那些防御的机枪射手这时都躲得不知所踪,他们害怕呆在原来的位置,会成为中朝飞行员射击的目标。
失去了最基本抵抗能力的轰炸机除了向中朝联合飞行大队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这时的美军士气降到了冰点,个个心灰意冷,沮丧如死。美国人守纪律,就是投降也飞的整整齐齐的,就像换了一支护航编队,不过这次是被押解回来的。这种场景谁曾见过?这些中朝飞行员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美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乖了?
一架米格飞机最先落在了机场上,滑到了停机坪,地勤人员立刻围了上去。林飞从塔台上下来,朝着这架飞机走去。他刚走到飞机的面前,那架飞机的驾驶员就从人群中挤出来,和林飞来了一个熊抱,还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极为畅快。
那坚硬的下巴颏勒得林飞的腮帮子都痛啊。林飞想要推开他,可是这飞行员像是搂着自己的媳妇一样,搂住了就不放,那笑声震得林飞耳膜子都痛啊。这是哪个冒失的家伙?
飞行员戴着墨镜,林飞没有看出他的长相,不过从他的笑声中,林飞立刻认出这是分别已久的战友,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我的老天,彭老总怎么舍得让他上天作战啊?好久没见,这家伙却成了飞行员。不对,应该是中朝联合战斗机的长机指挥员。再看他的身躯也高大了不少,厚实了很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