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笑道:“这个你不用担心了。皇上登基那天,由于小皇子长年由我、孟冲和张居正在带,海瑞等很多官员质疑小皇子的血统。他们强烈要求滴血认亲,可高拱却当场拒绝,说滴血认亲的方法有问题,各地经常出现亲兄弟血不能相融,而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的血却相融的现象。为慎重起见,避免好事者造谣,所以就不做了。如果我们被要求滴血认亲,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回绝。即使他们还是要试一试,那么当出现血不相融的时候,我们就以高拱的话反驳过去。”
太子点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果然还是那样。”三人不禁笑了。
两天后,梁宠的伤几乎完全痊愈了。冯保决定返程了,由于没有马车,就找村民,买了一匹马,预备到最近的官府衙门后拿着身份牒和使节领取一辆马车。梁宠还是那么强健,一个鲤鱼打挺上马。太子也纵身一跃,坐上马鞍。只有冯保,借助马镫才上马。
父亲临行时含泪深情嘱咐:“你们这一路上多多保重,为父也没有别的好说的,只是希望你们在朝廷里,既要忠于朝廷,与谗佞小人做斗争,也不要忘了保护自己。在应该且必要的时候注意明哲保身,避免付出无谓的牺牲。”
冯保早已热泪盈眶,在马上拉着父亲的手:“这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父亲也要注意身体,操劳了大半生,该享受的不要错过了。等孩子长大后,儿子想办法接你们一起回去。”冯保不禁弯下腰,向下面的父亲拥抱告别。
送别时含情脉脉,却终有一别。冯保最后放手,随着三人起驾,马儿开始狂奔。越来越远,最后在远处消失。美男离殇,恨相逢之须臾;家人异方,盼他年而难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三人不知跑了多远,预计晚上才能到最近的县衙。午时,三人来到树荫底下休息。吃了些干粮,喝了水。时值午时,天气有些热了,三人不停地打扇。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一向谨慎的冯保不禁紧张起来。其他两人赶快准备保护冯保。当马蹄声渐行渐近的时候,三人眼光聚焦在那个逐步靠近的物体上。没想到,那个高头大马上骑的竟然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马匹走近了,三人发现,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太子的大儿子。冯佑,也就是太子,训斥儿子:“你怎么不听话,送到这里来干什么?如果有什么危险怎么办?你爷爷不急死去吗?”
太子的儿子说:“阿玛,儿子舍不得你,你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至于爷爷和额娘那边,您放心,儿子已经留下了一封信。相信他们不会很急的。”
冯佑怒斥儿子:“你以为一封信就可以安定他们吗?”太子儿子辩驳:“儿子已经跟额娘说了,她没有反对的意思。”冯佑坚持要儿子回去,儿子坚决不回去,使劲地违抗。
冯保见状,问那个小孩:“你确定你写信给大家并跟你母亲说了?”这个男孩子肯定地点头,冯保转而对冯佑说:“弟弟,既然如此,那就让他跟去吧,毕竟能和父亲在一起,也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冯佑已经很听哥哥的话了,尽管存在疑虑,还是答应了。冯保对孩子说:“你现在去了京城,就要注意,不要说女真语,以免暴露身份。好在你的汉语已经说得很好了。另外你的名字也要改一改,伯父建议叫做‘冯邦宁’,就是祝愿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意思。”
男孩也许不太精通这些汉字的意思,也没有异议,欣然答应了。
接着四人骑着各自的马,向最近的县衙奔去,终于在落日之前到达。冯保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县衙便配了一辆车,并安排夜间住宿。
第二天,冯保把出使前带来的两匹马交给县衙,把剩下的两匹马用来拉车。好在有冯佑这个优秀的驯马师在,马儿虽然从来没有拉过车,但很快学会了,带着全车人向京城奔去。
几天后,一行人回到了北京。首先前去探望冯保的母亲。母亲看到这么多人回来了,心中百感交集。冯保迫不及待地向母亲说了这一路上遇到的所见所闻,母亲露出了愕然的表情,急切地问冯保:“你说你遇到了父亲,怎么不请他回来?在北京居住总比在那偏远贫穷、落后荒芜人烟的鬼地方要强。”
冯保连忙辩解:“不是儿子不想,是父亲自己不愿意。他说他在那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实在不愿意就这么离开。而且他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抚养,实在是不方便都带来。他还说自己是曾经越狱过的朝廷钦犯,怕连累我。”
冯保还在找理由搪塞,没想到母亲笑了起来,说道:“果然是他,一点都没变。就是个直性子,先前因为我的收入比他高,他还总是忿忿不平,长期和我吵,要我不去曹员外的机房里工作。现在又舍弃锦衣玉食,去苦寒之地吃糠糟之饭。这样的人,真乃义士,勇士也!”
冯保笑着劝母亲不要这么酸了,又介绍冯佑、冯邦宁的故事。母亲十分高兴又多了儿子孙子。两人也向母亲致意问好。
认亲完了,众人还带着感动。冯保突然问母亲:“梁宠被锦衣卫录取了吗?”母亲看着梁宠,收敛起笑容,摇了摇头。
冯保急切逼问:“你确定吗?不要忘了,梁宠使用的假名‘刘守有’,因为他也像我父亲一样涉及到敏感事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