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后仪式终于结束了,隆庆像丢了魂似的,立刻带着张居正,向上次那样的装扮着,偷偷潜入了冯保家。
冯保今天没去参加仪式,因为他在东厂还有要案办理。母亲开门,门外两人摘下头巾,示意不要出声,母亲会意,让他们走进院子。
只见院子内,冯邦宁拿着一本《诗经》教朱翊钧。冯邦宁朗诵地声音洪亮、吐词清晰,更重要的是,他还能给朱翊钧详细地讲解,不仅是字词含义,还有词句背后的深刻内涵。朱翊钧似乎很喜欢这种声音,也基本理解了,很快就会背一首《无衣》了。
隆庆不禁对着张居正感慨:“或许在普通的官员家里,像你和冯保一样,孩子过得都这么快乐,兄弟之间,包括同僚的儿子之间,都像他们这么融洽。”
张居正回答:“非也,这只是一时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切都是变化中的。倘若局势发生改变,这些无辜的孩子往往也会成为冤魂。恕臣直言,陛下的李妃曾经也是如此,还是陆炳保住他们兄妹的。”
隆庆眼中露出伤感,张居正马上说:“皇上恕罪,微臣失语。”
隆庆叹道:“你没有说错什么,而且事实比这更严重,朕自从登基后,倍感体力不支,经常出现身体不适,可能馀年无多了。”
张居正忙着宽慰:“陛下还年轻,才三十多岁,你看先帝吞食大量丹药,最后在中毒的情况下还活了六十岁。”
隆庆又被刺到痛处了,说:“可是朕比先帝更惨,还是被迫地染上牡丹红药瘾。朕努力地克制,却还是被牡丹红掏空了身体。牡丹红让朕开花灿烂,然后马上凋谢,灰飞烟灭。”
母亲总想安慰,却不知说什么为好。冯邦宁带朱翊钧玩了一阵,才发现皇上来了,连忙带着皇子前去叩见皇上。
隆庆让朱翊钧过去,说:“钧儿,你过得开心吗?”朱翊钧点头,说:“在冯大伴家里,比在宫中舒服多了。”
隆庆接着问:“你想不想跟父皇回宫?”朱翊钧马上摇头说:“不想,宫中不好,有那么多坏人。”
隆庆蹙着眉却笑着说:“那好,父皇就不带你回宫了。不过你要向父皇保证,以后要快乐地活下去。”
朱翊钧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你看儿臣现在不快乐吗?还有,父皇已经封了陈姨为皇后,她肯定会不喜欢我的。所以儿臣绝对不能回宫了。”
隆庆听后,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于是打起笑颜对儿子说:“好,父皇就成全你,你在冯保家里要记得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我们对你的期盼。”
朱翊钧坚定地答应,同时也希望宫中的弟弟能健康成长。隆庆感到了这份深情,不禁笑了。
张居正提醒隆庆:“陛下该赶快回去了。”
☆、52.波斯女献舞和冯保 陈皇后荐妃联高拱
张居正说:“陛下,按照规矩,陈妃在宫里等着您,您还是回去吧。”
隆庆极力地摇摆说:“朕不要!不要牡丹红,不要美女!”
张居正却带着哀愁地劝隆庆:“皇上,遵照祖制,今晚需要留宿皇后那里,所以还是回去为好。”
隆庆终于无奈地答应了,离开了冯家。带着皇权的桎梏奔向宫中。
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隆庆留在宫中,上朝次数逐渐稀少。还好高拱不像严嵩,天下苍生过得还算安稳。冯保掌控东厂,暂时没有大规模的冤案发生。张居正处理政务有方,各地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亏空逐年减小,到隆庆五年,基本接近收支平衡了。倭寇有戚继光、李和等在防范,逐步减弱了,江南沿海开关通商规模扩大,瓷器、茶叶和丝绸远销海外。
冯保家人继续带着朱翊钧,李妃经常来看他,每次朱翊钧都充满期待,老早就呆在门口等着。冯保问他:“你这么思念你的母妃,为何不搬入宫中呢?”朱翊钧说道:“宫中不好,有坏人,如果可以,大伴为什么不让母妃来这里?”冯保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翊钧接受能力很强,到了九岁的时候就能背诵整本《诗经》,并且从冯邦宁那里学了一点拳脚。而冯邦宁博览群书,终成博学之士,预备着参加科举。当然各般武艺也日臻成熟,他正盘算着何时参加武举考试,以后或许就在东厂或锦衣卫任职。
一晃到了隆庆六年,端午节,隆庆举办宴会,宴请各位来宾。到场的人很多,有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大臣,陈妃已经稳坐皇后的凤椅,颐指气使,风度不凡。李妃只能屈居次席,带着三岁的朱翊鏐,孩子有些好动,李妃几乎快管不住。冯保、冯佑和梁宠带着朱翊钧和冯邦宁也入座在比较后的位置。两个小辈中,前者十岁了,已经懂得该有的礼数,一点也不像他亲弟弟那样顽皮,显得十分稳重。后者已经十七岁,身高超过了父亲和伯父,身上的衣服掩盖不了肌肉的棱角,孔武有力,大大增添了冯保等人的威仪。
接着孟冲高呼:“皇上驾到。”几个宫女太监簇拥着隆庆驾到,人们惊讶地发现,此时的隆庆,白发增多倒是其次,额头的皱纹自然也是愈发明显,最重要的是他目光下垂,连以往镶嵌在深邃目光里的锐气都殆尽了。
众人赶忙离席,前去跪下行礼,在夹道欢迎中,隆庆走上了最高的龙椅,徐徐坐定。轻咳了一声才柔弱地说:“众卿平身。”众人连声“谢陛下”后起身,各自回自己的座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