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请张居正稍等一下,亲自前往窗前,打开窗,一阵狂风吹了进来,裹挟着冰凉的雨滴。她赶快关上窗户,拉起窗帘。然后走近张居正说:“大人还是暂时不要回去吧。”
张居正十分犹豫,说这样不好。李太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大人前几日中暑,想必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现在又去淋雨受凉,本宫于心何忍?大人千万不要忘了,您是国之栋梁,肩负着重任,怎可倒下?”
张居正一再强调打伞就可以回去,李太后却说:“大人难道没看出吗?外面那瓢泼大雨,即使打着伞,身体也会被淋湿。”
张居正实在拗不过李太后,只好答应在宫中多留一会儿。李太后泡了一壶茶,向坐在椅子上的张居正奉上。
恰巧此时,李和又来探望妹妹,他为避雨戴斗笠又打伞,还穿着蓑衣。进来了,将湿透的伞、斗笠和蓑衣全部取下来交给仆人。李和定睛一看,李太后奉茶的场景刚好映入眼帘。他不禁蹙起了双眉,向太后行礼。
太后见哥哥来了,十分开心,又准备去沏茶。张居正看着李和脸上露出了几丝不满,感到有些尴尬,立刻向李太后请示:“既然国舅来了,臣就不打扰你们家人亲近了,请允许臣告退。”
李太后不悦地回答:“大人,刚才本宫的嘱咐全都当耳边风了吗?你要为全天下人保重身体,才能让万历新政惠及普天之下!”
张居正又请示太后借用李和的雨具。李太后却说:“大人万金贵体,怎能使用如此粗鄙之物?况且大人没穿防水的鞋,腿脚会被打湿的!”
张居正再也找不出理由,而李和也不好意思当着张居正的面直接说不妥。两人尴尬地僵持着,好在万历想到了一个问题问张居正,张居正马上回答,却回答得支支吾吾,显然没有准备好。
过了很久,雨才停下来,张居正见风雨声消退,立刻请示太后回去。太后打开窗子,再三往外面看了看,终于放人了。担心路上随时会下雨,派了两名仆人带着伞送他回去。张居正松了一口气,向皇上和太后告退。
西苑仁寿宫内,靖娘把张居正两次在储秀宫内的奇遇告诉了陈太后。陈太后听后笑得合不拢嘴,对靖娘说:“本宫在裕王府和皇宫内碰到张居正和李太后亲近不是第一次了,但这两次是最可笑的两次。”
靖娘不解地问娘娘的意思。陈太后神秘一笑,说:“这几日我们暗中造一些谣言,在大臣中传,说张居正和李彩有私情。其实我们完全不必空穴来风,以前李太后把当今皇上放在冯保的密室里,张居正就经常去探望他们。这已经可以作为支持我们的凭据了。我们就以此做文章,再添油加醋地渲染一下这两次艳遇。那些大臣不相信也难。当然我们一定要做到隐蔽,不要让别人发现谣言传自我们这边。”
靖娘会意,陈太后劝其不忙,继续算计:“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还有更加漂亮的第二步。那就是在谣言传开后,抓住朝廷上那些大臣的把柄,以此让他们不再传。当然这一步要做得越明显越好,一定要让张居正和冯保知道。这样我们扮演了好人,他们就不会怀疑我们的。”
靖娘赞陈太后:“娘娘真是足智多谋,这场好戏一上演,所有人都会相信张居正和李太后的绯闻。娘娘再一收网,让张居正和冯保以为我们在帮他们,可实际上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尽管没人再传,那些大臣已经全部知道了。”
陈太后再三嘱咐靖娘小心办事,不要把事情弄砸了。靖娘劝娘娘放心,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过了几天,到了上朝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万历迟迟没有宣布上朝。众臣在宫阶下议论纷纷,就有不少大臣在下面说张居正和李太后的事。他们的观点大致有如下几条:
皇上在隆庆先帝登基前,长期在密室里抚养,张居正经常前去帮冯保和李太后照看,有可能节外生枝。
隆庆元年,海瑞请求隆庆先帝和当今皇上滴血认亲,高拱以滴血认亲有漏洞,不能确定为由,强力反对进行,高拱意图可疑。
还有添油加醋的艳遇,说什么张居正以给皇帝授课为由亲近太后,还借口天气热在宫里宽衣解带,不堪入目。最近还留宿宫中,*宫廷。
冯保听到了,十分气愤,对冯佑、梁宠说:“你们两个赶快去阻止他们这帮老昏庸!他们胆子太大了,在天子脚下嚼舌根!”两人遵旨。
没想到那帮大臣骂起了梁宠和冯佑:“你们两个宦官的走狗,敢打搅我们谈论朝政,你们有资格吗?”两人怒火中烧,想去打那些大臣,冯保冷静地走过去拦住说:“二位还是不要动粗,传出去人们会说我们仗势欺人,把他们打伤了反而成全了他们,他们就成了清流的英雄。”冯佑、梁宠忿然,那些人却传来了得意的笑声。
张居正听了,也来安慰两人:“两位不要生气,目前要以和为贵,不要伤了和气。反正清者自清,说多了反而欲盖弥彰。”两人的愤慨稍稍缓解。
突然,万历从宫中蹦蹦跳跳地出来,众臣赶快在台阶上跪下叩拜。万历带着纯真的笑容说:“众卿平身。是这样的,朕今天早上起来,发现龙袍上有大片油污。本来朕想将就着来上朝的,母后却非说不行,在宫中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件嘉靖先帝刚即位时穿过的。那时先帝十四岁,比朕现在大一点,所以也只能将就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