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啊,你看,美澳的舰队下面肯定还隐藏着什么潜艇吧?”
“至少有一艘攻击核潜艇。”政委答道。
“不过离着我们还远呢。”政委接着又补充道。
“马上进入搜索海域了,那个减压舱没问题吧?”
“绝对没有问题,我检查过2次了。”政委照实回答道。
赵平渔吃完早饭,一个人来到了鱼雷舱,政委周黎声已经等在那里了,按照标准他给老赵检查了一下心肺,完全都合格。
第23章 从鱼雷管出去
“之前你潜过的最大水深是多少?”政委问道。
“实际水深90米,模拟的当然更深些。”
“你放心,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无非是呼吸的气体不同罢了,只是需要多几个钟头减压。”政委轻描淡写地说道。
“我更喜欢这种直接了当的方式,操作那个潜水器上的机械臂,真是让我吃不消。”
“照明设备我都检查过了,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打开潜龙4号的大功率探照灯,免得你走不回来。”
“千万别这么做,电池电量可不多,我预计后面还得用它。”
“这个你放心,昨天我和管理设备的军士谈了一下,潜龙4号下面密封逃生舱里有低压照明的电路,可以用来给潜龙4号充电,潜艇里的器材完全可以做一个震荡升压器来完成这个工作。”
“那你们看着办好了。”赵平渔不置可否地答道,他知道这样野路子的方法一定会损坏电池,不过必要时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要不要带武器?”周黎声看了一眼一旁的一根鱼枪问道。
“不用,穿上内循环潜水衣,带上压铅,人就只能在海底慢慢地走,跟本没办法操作那个东西,而且我携带的东西太多,不能多带这么一根废物。”
“有情况怎么办?”
“探照灯比所有的东西都有用,深海里的动物都怕光。”
“我看了一下1号搜索区的地形情况,很平坦,是一个海底高原,水深大约200米,垂直上方的海面就是探测到的飞行员求救信号位置。我们假设他和他的座椅垂直降落到了海底,散布面积不会大过5个足球场,你可以在两天内,分5到6次寻找。”
“要把尸体带回来吗?”
“那当然不可能。特派员已经告诉过你机头的那个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置,还有照相枪里的胶卷盒的位置,机舱里也许还有一部数码相机,那些个玩意儿不大,你可以把它带回来。当然,这一带可能还散落了很多外国船只留下的物品,如果尺寸小且有价值的话当然可以带回来,这取决于你的判断。另外你要用摄像机拍一些画面,特派员需要看一下。”
“如果是重要而又笨重的东西呢?”赵平渔知道政委脾气很好,有些抬杠地问道。
“这就先回来让特派员拿主意好了。”
“这就是你们带上潜龙4号的原因?用它的机械臂收集稍大的东西?”
“我想这应该是特派员的意思吧?这个人不爱说话,不过这个人很不简单,是个很厉害的家伙。”政委很轻巧地评论了一下特派员,他大概是全舰上下最善于透过表面看清本质的人。
“我看特派员言过其实,他想得倒不错,竟然还带来了有动力的深潜器,但是海底的情况总是人很难猜透的。我记得当年,我们都以为能在阿波丸号上找到黄金,甚至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北京人的头骨,但是我们去过那里,除了橡胶和锡块,那里没有找到其它的东西。”赵平渔摇了摇头说道,他故意把话题扯远,想着在政委面前卖弄一下不凡的经历,实际上这件事并不是他亲历过的,而是他从其他老一辈潜水员那里听来的。
“赵平渔同志,你怎么知道不是有其他人捷足先登了呢?”突然鱼雷舱外有第三个人说话,走进来的正是特派员,他还是穿着那件笔挺的制服,就象是舰队司令专门下潜艇来检查工作一样。
第24章 蛙人
“你知道具体的情况?”赵平渔问道。
“知道的不多,不过我国的潜水员去之前,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不明打捞组织至少已经去过2次了。”
“有这种事?我怎么不知道呢?”
“我说得都是真的。70年代末,我们国家缺少硬通货,才想起这艘沉船,因为据说有几吨黄金,后来一无所获的原因么,其实是别人已经先去过了,我们的蛙人第一次去就找到了挂在沉船船舱上的潜水信号绳还有丢弃的脚蹼。当然这种事是不能对外讲的,他们很可能就是用小型的潜艇做的,时间在1970年左右,拿走了什么就不太清楚了。”
“你们搞情报的什么都知道。”政委笑着插话道。
“所以,不要怀疑这次任务的价值,必要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用潜龙4号把这片海底给翻个底朝天。”特派员信心十足地说道。但是他还是回避了问题的实质,他想要翻个底朝天寻找的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只是飞机的大气数据记录装置和飞行员的遗体?赵平渔知道事情绝没那么简单。
郑强半躺在床上,还在想着任务的危险性。由于潜水员进出潜艇都是靠一根533毫米的鱼雷管,所以无法携带太多的东西,实际上穿上那身厚重的潜水服,戴上一个硬质的潜水帽,即使什么都不带,要想从哪个管子爬出去都已经很困难了,一旦老赵出了潜艇,自己就什么都帮不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