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293)

  王巨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需要爱心,如果没有爱心,国将不国,民不将民。但人更需要兽性,没有兽性就无法生存。这种兽性如果没有爱心在里面。那就是真正的兽心,如北方游牧民族,还有这个交趾,当他们一有力量,就会想办法入侵我朝,因为我朝富裕,我朝仁爱……技术在发展的,现在是交趾,未来就是海外,而且不会太远了。所以我先施用了兽心。就算是真正的兽心,也是为了这个民族。难道让所有民族成为异族者的奴隶,也不去反抗,不去主动扩张。才是仁爱之道吗?那种爱心才是真正的兽心。”

  陶弼皱了皱眉头道:“少保,这些事执行就是了,勿要说。”

  就象赵顼想的那样,问都最好不要过问。

  其实王巨有时候还真迷糊,他隐约地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中庸,大中庸!道家的中的真正“大道”。

  仁与义。爱心与兽心,治与平……或者说就是适度的扩张,苟安与穷兵黜武之间的平衡点。

  但他也没有想清楚,更说不清楚了。

  只能说有后面一千年的历史,让他知道,中国不吃人,人家就要吃中国。包括快要被他灭绝的菲猴们,在前世,都想配合美帝吃掉中国。可这个怎么说出口?

  这个话题,对于浸渍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的中国读书人来说,确实过于沉重,王巨也就不解释了,说道:“韦胜想出的这个计策,我们倒是可以利用,不过如何利用,我们大伙来完善。”

  三人商议了一下,王巨才将吕城与蔡三方喊来,嘱咐了大半天,最后说:“你们二人这一去,成某不会亏待你们。如果败,某会善待你们的家人。”

  “少保,属下以死相报。”

  “勿用,我刻意让韦胜选两名机灵的,就是不想让你们死。切记,最好想办法活下去。”

  “是。”

  两人感谢地施了一个军礼,站起身,重新向南方驰去。

  目送着两人远去,王巨忽然转过头问和斌:“有人说昔日狄青未杀死侬智高,可有这回事?”

  和斌想了想说:“少保,我也参加了昆仑关一役,随后侬智高自焚而死,不过尸体很难辨认。其母、弟、妻、子又逃到了特磨道,在侬夏诚的胁迫下,将侬智高逃亡的三千多叛部全部聚拢,习骑练战。当时的邕州知州萧公(萧注)准备帅师前去讨伐,事泄,侬智高叛部又逃向大理。萧公只捉住了其母弟妻子。但民间里皆扬言侬智高未死,而是随这些部下一起逃到大理去了。余公(余靖)用酷刑审讯侬母,侬母死活不说。随后杨文广陈兵边境,大理的国君段……”

  “段思廉。”

  “就是这个段思廉,他害怕我朝大军兵挺大理,因此发出大军,将侬智高这些叛部一一斩杀,又送来一个人头,说是侬智高的脑袋,可时间过得很久,还是难以甄别。”

  “这样啊……”王巨捻着下巴想。

  “少保,主要是时间过得久,这个切莫当成出兵的理由。”和斌道。

  交趾那边略遇到了一些困难。

  虽然吕城与蔡三方去了,说不定也不管用,但问题不大。

  主要还是大理。

  想要用兵大理,必须有一个用兵的理由。王巨问侬智高。就是想用它来做出兵理由。

  和斌又说道:“少保,务必稳妥。”

  王巨点头道:“和将军,我心中有数,没有十足把握。我是不会用兵大理的。”

  和斌的心态就是赵顼的心态。

  不久王巨便收到赵顼的诏书,上面有一句话,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

  富良江之战不算是失败,但是惨胜。而且也没有达到目标。

  你欲取大理好,还是占城罢,朕不会阻止,但你自己儿想想清楚,不要到时候拿不下来,反而是三军损失惨重而归。

  当然,损失不大的情况下,你无论攻大理,或者是占城,就是蒲甘国。赵顼也不会反对。

  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看来猜出来了。”

  “这样还猜不出来?”王巨笑笑说,又道:“我与黄公公说的那些话,又带他过去看,一是通过黄公公的转述,让陛下以后不能产生轻视之心,二就是委婉地告诉陛下,我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么大事,我一道奏章都不写,而带兵去做了,陛下多少会有些想法的。”

  “做事很难的。”黄骅说。

  “说行做难。但这倒不能怪陛下,如果站在陛下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做想?”

  所以雍正干掉了年羹尧,与汉人无关。主要就是害怕年羹尧威胁到帝权。

  一旦让赵顼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会干掉自己,但会冷落自己。这个结果可不是王巨想要的。

  “应当还好,一千万拨下来了。”

  “醇之兄,你又想错了。”王巨笑道:“非是一千万拨下来了,而是陛下本身就有进取之心。只是南方,特别是大理获利不大,所以兴趣不大。如果我用很少的钱帛将大理拿下来,陛下还是很喜欢的。这便是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的背后真相。至于这个一千万,是财政确实宽松了。前年我见陛下,询问国家积欠有没有偿还清楚。陛下说还有一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