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424)

  “子安,然而沈公与曾公皆离开京城了。”

  沈括与曾孝宽下去与王巨无关,再说宋朝官员上上下下再正常不过了。韩韫指的是另一点,王巨在许多武将心中地位很高,但在官场上然并卵。

  因此到了京城,主要还是文臣上的帮助,可王巨在文臣中的好友,不过数人而已。最好的二章一在交趾,一在大理,还指望王巨庇护呢。

  小苏因为兄长的牵连,弄到筠州去监盐酒税去了。

  吕惠卿还行吧,但人在陕西。

  曾孝宽与沈括略与王巨有些交情,然而也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

  这意味着王巨到了京城,将是孤立无援。

  王巨皱了皱眉头。

  一个好汉三个帮,韩韫所说的可非同儿戏。

  直到此时,王巨才从参知政事的喜悦里走出来。

  他喃喃道:“这个参知政事……有些烫手啊。”

  “子安,以我之见,倒也无妨,走上一遭,比不走的强。”韩韫道。

  他的意思是让王巨到了东府后,还以隐忍为上,权当镀金一回。因此做事就不能再象依政县那样冲动,那样就会让对手抓住把柄。

  “韩兄,别说,我这回还真想做一番事……”

  “子安,真要做事,那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这个不说了,那件事办得如何?”

  “涨了两倍,难道……”

  “继续。”

  “子安,花了不少钱。”

  “花再多钱如何。”

  “这倒也是。子安一片丹心对大宋,可是大宋对子安太薄啊。”

  “也不薄啊,如此年龄,参知政事,就是当初的寇莱公也要艳羡吧。”

  韩韫不知道王巨是在自嘲,还是说的真心话,他愣了愣道:“子安,如今军功渐成你的累赘。”

  “但不管如何,西夏必须要平定的……”王巨眼中忽然一亮。

  想要平灭西夏,那可不容易。

  它不是大理,总体力量差,又无唐朝时吐蕃的援助,只要能绕过当地的环境气候水土,那么就能一举拿下了。然而西夏却是拥有实打实的力量,况且当真西夏到了快灭亡的时候,辽国不出手吗?

  因此必须要决策者完全听从他的意见,赵顼会听从他的意见,可在这种局面下,会不会完全听从他的意见?

  不仅西夏,还有接下来的良化式的改革……

  所以一路上他就在思考着。

  “不狠心是不行的。”他心中暗暗想道。

  “韩兄,你从京城来,可听到什么传言?”

  “京城各坊里也有相关的说唱本,不过自从子安在依政县所做的事传到京城后,朝廷派了皇城司出面,也于京城查问谣传来源。”

  这个就别当真了。上哪儿查去,顶多抓几个说唱先生,让他们在牢里吃一点苦,不久释放罢了。

  “那百姓如何议论的?”

  “支持子安的百姓不少。他们认为交趾人残忍在先,子安并没有做错。还有一些百姓也以为虽然子安立下大功,可是在南边的手段确实有点残忍了……还是有些影响的。子安,实际真的很屈啊,不说别的。就说熙宁七年旱灾,如果不是子安出手,将会饿死多少人?”

  “那次出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虽然我出手赈灾,换取的是朝廷同意我们大量迁徙百姓。”

  “官人,大不了这个宰相别做了。”琼娘在边上说道。

  王巨哈哈一乐。

  “官人,我们快点回家吧。”

  王巨这一行,在南方漂泊了太长时间,琼娘想家了,想孩子了。

  然而这一行速度仍然没有快起来。先是在横渠镇……

  “巨儿,你来看,这是老夫新写的两篇文章。”张载说道。

  王巨将两篇文章打开来看,第一篇叫《爻变》。

  其实张载鼎鼎大名的《西铭》开头就是从易卦说起的: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这篇温仁厚德的文章被称为宋朝四大时文之一。

  但在这篇西铭里。张载说得还不够清楚。

  不是他笔力不行,而是他有的没有想清楚,想不清楚,就写不出来。

  这些年师徒二人时常书信往来,受了王巨感染,于是有了这篇爻变。

  易经六十四卦。乾坤不算,这两卦代表着天地之始,阴阳分,所以有了第三卦屯卦,万物始生,十分困难,不过是顺应天地,所以必会欣欣向荣。但这时候仍很弱小,于是有了更困难的第四卦蒙卦……

  这说明天地不是不动的,就象一个国家从开始到建立再到繁荣,各个时候就必须有各个不同的应对方法。

  不仅六十四卦在变,每一卦中的又有六爻之动。

  其实在这点上张载与王巨想法差不多,是赞成变法的,国家都困窘到无法救灾的地步,能不变法吗?但他与王安石的分岐是在如何变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