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455)

  到了朝廷,得必须遵守朝廷制度了。

  财政上的周转,中书可以过问,但必须是由三司去执行。

  朱初平还写了一件事,海南百姓穷啊,故此多举贷于豪富之家,其息每岁加倍,展转增益,遂致抑雇儿女,脱身无期。宋朝的高利贷真可恨啊,可这个王巨真没办法了。

  李承之回三司,王巨将这道奏章,以及他的想法写下来,一起送给赵顼。

  但很快,攻击就来了。

  第三天朝会上,孙固进谏道:“中书提议,从广南内陆额外拨两千驻兵前去琼州岛,琼州乱乎?若不乱,为何拨两千官兵前往?”

  他的话外之音就是琼州如果不乱。王巨提议拨两千官兵,则是劳民伤财,无事生非。如果是很乱,那么你以前主持两广军财事务,是干嘛的!

  王巨讥讽道:“孙公,辽国现在可有吞没我大宋之心乎?若有,孙公为何多次提议清静无为。若没有。我朝何必在河北河东边境驻扎几十万大军?”

  其实王巨提议增驻两千官兵,要的是震慑。而是战斗,与现在的河北河东大量驻军是一个性质。

  有了两千官兵入驻震慑,才能与当地的黎人们处理好耕地纠纷,否则琼州这些弊病仍会继续持续下去。

  孙固却有意指鹿为马,于是王巨以其矛攻其盾。

  然后王巨又说道:“陛下,臣接到朱初平这道奏章时,中书有人担心臣会因此被弹劾。臣南下,主要是为了平灭交趾,因此重心乃是广南西路本土。对琼州有些疏忽。当然,它也是臣的失职之处。如果因此朝廷对臣有所处罚,臣会毫无怨言。但切莫含沙射影指鹿为马或吹毛疵地对臣进行攻击。若此,恐怕任何州县的地方官员,都不能处理好政务了。”

  王巨真有错误吗?

  或者能说有吧,至少是疏忽了。

  不过王巨南下,是为了灭交趾的。这才是主。至于治理广南,只是顺带的,其实在平灭交趾与大理后,还能将广南西路治理成那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非要在鸡蛋里找骨头,不但是王巨。任何官员都没办法做事了。

  孙固无言以对。

  赵顼说道:“王卿孙卿勿要争执,琼州因为远在海外,朝廷罕有关注,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病。就如沉香科配,朕接到王卿进奏后,让内藏库查阅,科配价格竟然是太宗时的定价。若非朱知州上书。连朕也不知道此事。还有公使钱更是乱象丛生,到了整治之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按王卿所奏去处理吧。诸卿勿要再争了。”

  散朝后,回到中书。

  王震钦佩地说:“王公,这样处理也很好啊。”

  他很担心这道奏章会给废除市易法带来麻烦,但王巨大大方方地摆出来,反而没问题了。

  “王子长,本来它就不是多大的事,但想废除市易法就不同了……”王巨说道。

  即便整顿公使钱,只是整顿,不是废法或变法。它只是朝政正常的微调,因此争议不会太大。

  然而牵连到变法废法,等着闹吧。

  王震狐疑地处张璪一眼,王巨低声说道:“非是张公,如果是张公,那倒好办了。”

  天气逐渐凉了下去。

  朝堂出奇的安静,都在等呢。

  以至有一天上朝,李承之对王巨悄悄说道:“王公,这些天我感到如坐针毡一般。”

  全部在等着他盘好账呢……

  “李司使,你不要想那么多,以后会很热闹,但只会对着我来,与你无关的。”

  “为何?”

  “原因多啊,我不结党,我想法做事都有些激进,不讨人喜欢,还有我有军功。狄青是什么下场,你忘记了?什么时候将我丑化成嘉佑五年时的狄青,让我黯然离开朝堂,什么时候就安静了。”

  李承之无语。

  然而王巨却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一天,张铨之风尘朴朴地从南方返回。

  王巨没有惊喜,而是莫名其妙:“昌国兄,你怎么回来了?”

  因为张铨之到了彼岸,主持彼岸治理。这时候忽然回来,难道是彼岸发生了什么事故?

  “好消息啊好消息。”

  好消息就好,王巨让张铨之坐下。

  张铨之喝了一口茶说:“恭贺少保成为宰执。”

  “这个宰执时间不会太长。”

  “咦?”

  “说说什么好消息?”王巨没有解释,又问道。

  “少保,在彼岸寻矿的工匠找到一个金矿,据工匠推测,那个金矿最少能开采几百万两黄金,仅是第一个月,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开采近两万两黄金。”

  这个数据将韩韫妃儿一起吓坏了。

  一两黄金在宋朝相当于两万文,几百万两黄金,那是多少钱哪。

  “怎么这么多?”妃儿不大相信地问。

  “大娘子,如果不是这么多,我何必这时返回京城?”

  要知道这些季风已经转成了北风,但这么多金子可不是小事,为了让王巨迅速知道,张铨之刻意冒着危险用小船顶风驶达广州港,再骑马折道京城的。

  但王巨倒没有太惊讶,因为他忽然想起了前世的一个传奇金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