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1476)

  四倍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很重,但不重不行哪。

  “那就这样吧……王卿,你说这种织机能织大食布?”

  大食对宋朝交易的商品主要就是各式棉布、玻璃、香料与玉石。

  其中棉布占了很大的比例,即便在赵念奴推广下,如今黎布不论销量,还是价格,依然干不过大食布。

  原因很简单,也非是宋朝人“崇洋媚外”,而是棉花的不同,南方的是粗绒棉,大食那边则是真正的长绒棉。

  不过棉花开始普及了,这些年已经推广到了福建路与江南西路、荆湖南路南部地区,甚至江南东路与两浙路也有少量百姓开始种植。

  因此织布技术得以推广,大量价格低廉的宋朝棉布,就能挤压大食布的市场。

  那么两边贸易数量就会急剧扭转,利于金银回流。

  然而王巨一直没有让人研发新式织机,原因还是很简单,保护黎人。不是对黎人有感情,岭南许多黎蛮就是靠黎布谋生的,如果研发出新式织机,而且是“国营企业”木棉司在主持,那么就能迅速推广,许多黎蛮就惨了。

  一旦活不下去了,黎蛮可不会讲什么爱国的,必然会谋反就会起义,好了,王巨就被牵连了。

  但现在无妨了,因为广南那边黎人也开始模仿汉人的种植技术,用新式种植方法种植棉花了,有没有这个黎布,影响不会太大。

  所以王巨说道:“不错,不过想用来织大食布,这个织机可能还要进行一些改进,但有了这个高级的织机,改进的难度不会太大。”

  “朝廷也要购买其技术?”

  “陛下,如果国家需要,收回杭州竹纸作坊,朝廷要不要花钱帛收回来?”

  就是花钱收回来,估计高滔滔在宫中也会暴跳如雷了!

  赵顼无言以对。

  王巨又说道:“诸位,如果让你们重活一次,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古怪。

  王巨又说道:“我最想做的事,那就是少年时修复与文公的关系,最好能向文公展现我的才华,让文公将我收为门下,那么我现在就不会那么困难了,至少孙公不会对我进行种种刁难。”

  少年时王巨无论通过程勘这条线,还是后来竹纸的润笔费,都有可能搭上文彦博这个关系的。

  但这句话说得太重了。

  孙固几乎咆哮起来:“陛下,此子嚣张跋扈,请陛下必须处执。”

  “好了,两卿勿争,”赵顼不悦地说:“散吧,散吧。”

  不过他在心中想,老师,你干嘛总是找王巨的麻烦,这不是给朕添麻烦吗?

  他想的也只是这个了……

  但是王巨不会这样想的。

  到了这个时候,王巨已经基本上决定接下来他该怎么去做了。

  下值后回到家中,王巨将韩韫与张铨之叫到书房。

  “韩兄,张兄,接下来两年内西夏可能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

  来到宋朝,韩琦、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王巨是知道的,但李承之兄弟,王震,他知道吗?

  宋朝伐夏王巨是知道的,但具体的时间王巨能知道吗?

  不过根据去年韩韫打听来的情报,王巨估猜着不在今年,就在明年,西夏国内就会发生重大的变故。

  王巨将西夏可能发生的变故说了一遍。

  “这是好机会啊。”韩韫欣喜地说。

  “错也,这只是一种假像。”

  “假像?”

  “我朝开国之初,平灭蜀国、南汉、南唐,这三国国内有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没有。但太祖第二次伐太原,北汉国内是不是平稳的?”

  赵匡胤三伐太原,第二次伐太原时,正是北汉国内动荡不休之时,并且还有权臣郭无为里应外合,可是赵匡胤都没有拿下太原城。

  “辽景帝去世,辽国是孤儿寡母掌政,于是太宗二伐幽州,最后是什么结果?还有,真宗即位后,务内虚外,辽国以为真宗好欺负,因此在他即位六七年后,就立即大军南下,但他们有没有成功?”

  “子安,可是大理哪……”韩韫不解地说。

  第七百三十一章 爱国人士(上)

  西夏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

  梁氏将要将李秉常幽禁起来!

  所以宋朝以为是一次难得的大好时机,大军入侵。

  然而现在王巨却说是假像,并不是大好时机。

  “韩兄,你还没有弄明白,蜀国与南唐亡就亡在君臣昏庸,日夜欢乐,百姓对其失望,而且承平时久,不习战斗。至于南汉更是国主暴虐,甚至许多百姓巴不得我朝大军早日南下。然而后汉不同,虽然太祖二伐后汉时,后汉国内政局不稳,可对百姓还算是仁爱,又夹在辽宋之间,百姓剽悍,所以国小民少,却挡住了我朝三次攻伐。”

  “子安,你说的是民心。”

  “正是民心,民心所向,能习战斗才是国家根本。大理也是如此,高家把持朝政,以至政令出多门,国家缺少凝聚力,又久未没大型战事,虽然一些部族相互攻伐,但那几十人的战斗能与军队的战役相比较么?所以就是没有高杨之乱,我也能拿下大理。只是因为有了高杨之乱,我拿下大理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小。现在西夏也是如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