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州商户想找他们很容易。
一个是他的好朋友章惇,这两人乃是同榜进士,他去凤翔府任职时,章惇正好担任商州知县,于是热情招待。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些故事,两人同游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只有一个木架桥,章惇请苏东坡过潭在崖壁上题书,苏东坡不敢过,章惇用绳系腰,蹑之上下,神色不动,用漆墨书于石壁,章惇苏轼来游。
苏东坡便说,子厚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东坡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自己的命都不爱惜,能爱惜别人生命吗?
这是那一门道理?
还有福建因为养子女困难,一旦有了二三胎三四胎,父母不得不将子女活活放在水里溺死。章惇就差一点让父母溺死了,被他人救活,后来苏东坡写了一句赠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尤爱水云乡,章惇产生误会。由是两人交恶。
恐怕未必,主要还是政治主张,党争!
但现在两人关系很好,偶尔还有书信住来。
因此苏东坡看着诗赋傻眼了,三弟,子厚,这就是你们写的诗赋?
立即写信给两人,你们行不行啦,不行我来替你们代笔吧。
章惇还未得到消息呢,可是苏辙在京城郁闷了,但他人在京城服侍老苏,又没办法去延州。
于是思来想去,想到了延州的举子,好不容易打听到延州学子住在大盛客栈,便带着一轴竹纸来到大盛客栈,找到王巨他们。
王巨很客气,给他沏茶倒水。
“王小郎,不必了,某问你,这个竹纸是你们延州那一家商户生产的?”
王巨先是有些小激动。
章惇是谁,可能后人还真没多少人知道,实际章猛人在北宋的影响不亚于韩琦。但问三苏是谁,能有多少人不知道?
小苏啊,就活生生站在眼前了。
然而苏辙这一问让王巨多少有些气苦。
就算是交差事吧,那也要问一问情况吧,自己几家付出的可是五十金,换成钱币那是一千贯!
大苏在凤翔府如果不贪不污,没有灰色收灰,他的各项薪酬与福利加在一起,恐怕一年还没有一千贯,就不要说小苏了。
但小苏不可小视,那可是未来宋朝的御史中丞,门下侍郎!
于是王巨尽量保持着尊敬的语气说道:“苏推官,这个竹纸我都知道一部分,它还或多或少与我有些关系……不过它的契股乃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名蒙城高家子弟,他一人就占据了里面四分之一的契股,其他最多的不过百分之九,也就是延州的十名商户。不知道你要找那一家?”
王巨那个与我有些关系小苏未注意,但注意了蒙城高家。
于是语气软了下来说:“立即将那些竹纸收回。”
这就是宋朝的防盗版。
宋朝印刷业发达了,盗版也严重了,因此在治平以前国家规订,犹禁擅镌,必须申请国子监。私人想刻书,必须报国子监允许,否则就是违法的。这倒不是为了专治,就是为了防盗版。“原创”在国子监备了案,盗版便不敢雕刻了。
然而不管用,特别是沾到书,它是传播文化的,所以窍书不为偷书也,就不要说印刷了。至少张载与王巨合著的《横渠对录》,张载就没有报国子监。
大家一起来盗吧,盗得越多,我的书卖得越多,看的人也更多,那么就能传扬儒学了。你们亏本了老夫不管,赚了钱老夫也不想贪……
连张先生都抱着这种想法,哪里能管好。
因此有书坊在后面印上一段说明,敢有翻刻,必究。
究谁去啊?
南宋学者祝穆写了《方舆胜览》,然后又作了序,我为了编这本书,又刻板与印刷,可是花了许多时间与银子的,就怕贪钱的人盗版,弄得我血本无归。现在好了,我在官府挂上号了,谁敢盗版,“追人毁版”。
但根本不管用,最后祝大先生在家差一点活活气死了。
不过按照规矩,不经小苏同意,几家私自将小苏的赋刻在竹纸上,传扬天下,也是“违法行为”。
第一百零八章 姐
“苏推官可替人写过神道碑(墓志铭)?”
“写啊,那又如何?”
“不知道别人会给你多少代笔费?而且写神道碑是不是更困难?”这就是一个问题,杨亿在制书里评价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于是宋真宗立即将寇准提为首辅,不过额外给百金。
金银价比在宋朝很高的,起初一两银子仅相当于五百文钱,后来因为大量流失到外国,包括向辽夏的岁币,于是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四千文。
金价也是如此,起初是一两黄金相当于六七千文,后来涨到了一万文,现在正向两万文大关迈进。
杨亿那个润笔费不过如此,别人又能给小苏多少润笔费,有一个几十贯钱那就不错了。
但写墓志铭得考证其人一生得失,生平籍贯履历,还要写出风采,做出一个公平的评价,很难写的。
“那都是我尊敬的人,或者亲朋好友。”
“就算如此,那几户人派管事找上你,相信也说了一些竹纸的事,纸你也看到了,它的造价比较便宜,可能会使纸张价格下降一半。那会让多少士子用起纸,读起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