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29)

  若是王巨是他的“同砚”,那也罢了,可王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这所有所有的学问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甚至朱俊怀疑若是给王巨系统性的学习一两年后,至少他的学问要胜过州学里的那些教授。

  因此又郑重地说了一句:“若有可能,他以后说不定就能唱名于东华门。”

  仅是这一句,大家一起呆住。

  朱家三个儿子,小妾生下了朱小三还小,看不出来什么,朱家老大男风,结婚几年,居然没有生出子女,甚至妻子还是一个处……朱小二是书呆子,因此传为延州笑柄。

  但绝不能低估朱二的学问。

  在州学里,他的学问算是比较优秀的,未来有很大机率能考一个举子。

  只是举子。

  至于进士,延州倒是送了许多举子进京赶考,然而那一个中过进士?宋朝立国几十年来,唯独只中了一个诸科生,那已经在延州轰动一时了。

  东华门外唱名?

  谁不想!

  韩琦与狄青在西北时,狄青一个得力大将焦用犯了一点儿小事,韩琦便要杀他,狄青来求情,说此人乃是好男儿,立过许多战功。韩琦轻藐地说了一句,东华门外唱出者为好男儿,他算什么好男儿。话外之音,就连你也不是什么好男儿!然后当着狄青的面就将此人杀了。

  能在东华门外唱名,是几十万宋朝读书人的梦想。

  唱榜之时,便是蛟蛇化龙之日!

  第十九章 天翻地覆

  莫要怀疑朱俊的话,以朱俊的学问评价出来,至少七成让人诚服。

  “二郎,你言重了吧。”尤滔怀疑地问。

  “一点也不言重,天色快要接近黄昏,你们今天不会走了。”

  “我们带了帐蓬过来。”敢情一个个当作来休假的。

  “那你们跟我来,我将他的笔记拿给你们看。”

  “好啊。”

  几个人向王巨家走去。

  李万元扭过头问朱清:“朱管事,朱家如何认识这个少年?”

  “机缘,”朱清打了一个哈哈。

  其实他也在好奇。

  论语那不算,那套五经正义,这个小子才得到一个来月,这一个来月能学到什么?

  几个进了王巨的家。

  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家中更是四壁空空,能看得上眼的便是王巨揩油买来的五经正义,另外就是朱俊带来的笔墨纸砚,一起放在王嵬替王巨打的那个简易书橱里面。

  所以王巨都懒得锁门。

  难道王家寨还能出窃书贼?

  朱俊在书橱里拿出一叠纸张,从中抽出一张纸。

  上面是王巨学习《中庸》的心得。

  这时候中庸还没有单独抽出来,依然属于礼记的一部分。

  至于经义,有五经,有九经,有十三经的说法,而且时常改动,不过儒家主要的经义就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尚书》,变来变去就是这些经义,无外乎主次轻重的变动。至于老子,庄子,管子,国语,荀子,墨子,韩非子这些书在儒家中地位一直不是很高。但现在没有中庸,没有大学,全属于礼记一部分。

  纸上便是一些中庸里王巨自己揣摩出来的注解。

  然而开始一行字便吸引了大家。

  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中,中正,正中。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庸,用也。

  天地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有明有暗,中庸,用中也,偏阴用阳,偏暗用明,偏柔用刚,使之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不偏不倚,治国化民,方曰中庸之道也。

  中庸不是孔夫子写的,乃是他后人编著,包括中庸后面都写得云里雾里,因此大多数认为是装平庸,难得糊涂。后来也有许多儒学大家做了注解,但从就没有人清楚地指出中庸实际就是一种持中的调节之术!

  这样新颖的观点后面那些纸张上继续在不停地出现着。

  大家哑然。

  杨都怀疑地问:“他真是自学的?”

  不相信啊。

  这些注释就是文字稍糙了一点,毕竟还小嘛,那来的那么厚的文字功底。

  然而只要加工一下,便能当成新颖的经义诠注。

  “绝对是自学的,王家寨几乎没有人识字,要么他继父识字,不过他在保安军的继父对他很不好,即便那个姜员外,学问也有限,根本没有这么深奥的想法。”朱清道。

  但是他看着这些纸上的注解,尽管在心中将王巨当成了妖孽,然而现在又进一步拨高。放下纸,慎重道:“二郎,你在王家能吃苦便吃苦,不能吃苦就回去,切莫得罪他,还有你们也是。”

  “我吃苦了,”朱俊愁眉苦脸地说,他摊开手,王巨手上起血泡,他更起血泡了,赵家小娘子看得心都碎了。

  “吃苦也值得,要知道他以前仅读过一本《论语》,这套《五经正义》乃是因为机缘才得到的,时间不过一个来月。”

  “哇噻。”三个青年一起傻眼。

  ……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