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挺只猜中了一部分,确实王巨此行,蔡挺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不仅王巨临走时,蔡挺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与消息,还有这次用特脚递送捷报。
但蔡挺没有猜中的便是韩琦会拉拢王巨。
其实王巨与韩琦恩怨说开了,也没什么,不就是略略反对一下三丁刺一,而且韩琦也不是傻子,当真不知道王巨那一次反对,是被司马光利用了,恐怕王巨自己都不大高兴。
后来王巨为了让韩琦同意蔡挺来庆州,刻意在奏报里说了,只有两人才能应付庆州的危机,一是韩琦,二是蔡挺,别人都不行。韩琦去庆州?笑话不成。
但这让韩琦小高兴了一回,代表着王巨对他军事才华的崇仰。
甚至韩琦有时候还真在想,若是我去了庆州,大顺城之战会不会做得更好。
若是在其他时间段,韩琦也可能不介意王巨年龄,指望王巨在下面推他不可能了,地位悬差太大,但为了国家,可以象欧阳修提拨大小苏那样提拨一下。
可是眼下马上大宋要换天了,韩琦那有这个心思提携王巨哦。况且蔡挺熟悉了,才感到王巨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可韩琦与王巨也不熟,能打仗就是人才?宋朝建国以来,会打仗的人还是有的,但没有混好的更多,比如狄青与张亢。
所以蔡挺预想中的拉拢根本就没有出现。
“瑞雪兆丰年哪,”全二长子说道。
东京仍象前年那样,人为人往,车水马龙。不过刚刚落了一场雪,高矮参次不齐、鳞次栉比的房顶上都堆着皑皑的白雪,青砖褐瓦或灰褐色木质房屋,白色的屋顶,看上去就象一幅优美雅约的中国风景画。
陆平也感慨地说道:“又来到京城了。”
王巨点点头。
不从后世来,东京在这时代可以说是这个世界最繁荣的巅峰。
所以有许多官员不愿意离开京城,不仅这里是权利的中心,也贪恋这里的繁华。
一行人慢腾腾地走,全二长子心中后悔,早知道大郎这么慢,不如将自己妻子也一道带来,让她看一看大宋的京城。当然,这只是他心中在想,不敢说。随着王巨的成长,全二长子也不敢当王巨当成昔日随他练拳的那个少年了。
一行人来到驿馆。
驿馆很庞大,它不仅招待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也招待各国使节。但象唐朝那样万国来朝,是不可能了,甚至辽国使者来了,西夏使者来了,还要将他们当作大爷,有司马光等人,想硬也不敢硬啦。还没有硬呢,大剪刀来了。
王巨递过公文印符。
“原来是王评事哪,请进,快请进,”驿馆的兵卒立即客气地说道。
“咦,你也知道我?”
“王评事,现在京城那一个人不知道王评事,这是朝廷没有迎接,否则听闻王评事至事,同样会象狄将军那样轰动。”
“这是怎么回事?”王巨也略有些傻了,刚才在马背上还说到这件事呢,说自己不会引起轰动,话音未落,便让兵卒反驳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用
“王评事,你不知道啊,官家听闻大顺城之捷,下诏将捷报颁发天下,于是京城百姓全部得知,连瓦子里的说书人都天天说大顺城的故事呢,小的时常去听,百听不厌。”然后那士卒又在前面伸手道:“请进,请进,我替王评事安排最好的房间。”
余下几名士卒也用敬佩的眼神看着王巨。
狄青长得什么样,他们没有看到了,但瓦子里的说书人也说过王巨的相貌,说王巨唇若涂朱,睛如墨漆,面似堆琼玉。又说王巨齿白唇红,剑眉入鬓,又说王巨秀气逼人,眉目如画。
所以在临阵杀敌前,诸将强烈要求王巨要象狄青与兰陵王一样,戴上面具。但王巨偏偏不肯。
这么一看,似乎离说书人所说的外貌还有一段距离,不过确实是一个秀气无比的青年,一个美男子。而且岁数也不大,咋就这么厉害呢,难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不成?
王巨被他们看得毛毛的,迅速进了房。
然后问陆平:“真真古怪。”
“是有些古怪,如果象几个兵卒胥吏所说那样,为什么我们一路所来,却没有听闻?”
这也是有内幕的,赵曙兴高采烈地要颁告天下,可大臣们顾虑重重,然而赵曙说了,便派人在京城宣传一下吧,另外随意地在邸报上简洁地讲了几句,大顺城大捷,此役毙俘敌人五万余人,然后就没有了。
因此京城里是很热闹,外面各州县百姓仍不大清楚。只是陕西百姓多听闻了此事。然而只知道大捷了。对具体的内幕不清不楚。
本来就是在京城里宣传也没有多说,更不会刻意替王巨宣传。
但还有人哪,黄公公回到宫中大肆宣传。
有的是他从其他将士哪里听来的,有的几乎就是他想像的,宫中的太监也会出宫办差事的,特别每天吃的喝的,除了各地供给外,也要派人采购一些欠缺的物资。
这些太监在采购时。便与商人七嘴八舌,也将他们从黄公公哪里听来的消息传了出去。
除了黄公公外,还有人,一些重伤的禁兵。
这些人打得很勇敢,最后重伤退役,心中当然很难过,然而随着各种各样的抚恤下来,还有一部分是“捐助”来的抚恤,心情便稍稍好了一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