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583)

  经他一说,侯可比二十几名人犯责任都更大了。

  “尖嘴利牙哪,”张茂则在边上说道。

  田松与沈创知道他就是朝廷派来的中使,似乎在宫中权利不小,因此也不再辨,随便怎么说吧,尖嘴利牙,狗腿子,重要吗,那一锭黄金才是重要的。

  衙堂陷入沉默。

  侯可忽然想到自己与王巨谈论的宽厚。他又点迷茫,当真持以宽厚之道,就治好了国家?或者说学法家之道治国,但为什么秦朝不长久呢?

  老侯在上面没有弄清楚,实际自秦以后,西汉先是黄老无为,后是尊儒家,其实那只是表,以道儒为表,法家为里。

  然而许多读书人偏偏为这种制度拼命的辨驳,导致一些读书人也跟着产生误区,真以为用儒家的仁爱就能治国,然后纠葛了。

  是宽厚为本重要呢,还是其他手段重要呢,马上就看出来了。

  王巨也接到消息,风尘朴朴骑马从渠工上冲到泾阳城。

  正侯可为难之时,王巨赶到县衙。

  他问清楚情况后,立即喝斥:“田松,沈创,本官问你,有人偷窃了汉高祖庙里的玉环,被卫士抓住,汉文帝想要夷其人九族,张释之问汉文帝,如果有人偷窃长陵上的一杯土,又该如何处理?于是汉文帝仅斩其本人,没有株连。为何?”

  “以宽厚为本。”

  “那本官春天时斩杀几名胥吏,据说有人反馈到京城,为何京城从官家到宰执,没有人追究?”

  两个讼师被问住了。

  “断案一凭律法,二凭故事,何谓故事,你们懂不懂?”

  故事,就是前朝前代可以借鉴的事例。它也是宋朝官员断案的一个准则,实际就是道理,只要讲出一个道理,就可以有背律法判案。这也是律法不完善的无奈之举。

  王巨将两人问住,又看着公堂上这群人,继续喝道:“胆子不小,以为主家请了两个恶讼师,就能庇护你们吗?你们死定了!”

  他这句话比什么都管用,有几个胆小的身体发起抖来。

  “先将他们带下去,侯知县,等本官忙好了,再来配合侯知县,审问此案。”

  王巨说完,又骑马回去。

  侯可命令衙役先行将这些人犯重新带回大牢,两个讼师也离开衙堂。

  李员外等人立即将他们围上,沈创说道:“王评事会有些头痛,不过还好,他没有将人犯带走,你们立即派人再通知他们,只要他们咬紧牙关了,没有口状,王评事就不会判他们死罪。但一旦招供,将会再无活路。不过有一个好消息,侯知县表情我们未看出来,可看那中使的表情,十分焦急,大约对你们有利。”

  “那就好。”这些人又开始活动。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大家还继续坐在李员外家中,直到这时候,李员外才走出前台。不过也无所谓的,要么扳倒王巨,将他逼离渠工,要么就是他们人头落地。

  暂时听到的是好消息,随着消息送到牢房里,这些仆人都是他们挑选出来的,比较忠心,在牢房里都表态,那怕打死了,都拒不招供。

  曾员外说道:“为什么他们当场那么快就被抓住?”

  若不是这个疑问,他们都能小庆祝一下。

  就在这时,一个管事骑着毛驴匆匆匆忙忙地进来,说道:“不好了,那个王明公带着官员在林塬村亲自查田。”

  “他凭什么查我的田?”李员外怒道。

  林塬村离泾阳不远,只有二十几里路,因为临近南白渠,庄外多是良田。其中李家的地最多,大约有十几顷,不仅李员外家的地,还有村中其他一些百姓带地入佃,仅是在这个庄子挂在李员外名下的耕地几乎有二十多顷,而且九成都是隐田。

  “走,过去看看,”二十几个乡绅一起站了起来,说道。

  主要没田册,他们胆子都壮了,不管你怎么查,手中总得有一个凭证吧。

  第三百三十四章 翻盘

  几十人,立即找马的找马,找驴的找驴,李员外又说道:“将田松与沈创再请来。”

  这两个讼师也要带上,到时候好“讲道理”。

  一行人匆匆来到林塬村。

  确如管事所禀报的那样,王巨正亲自带着官兵丈田,一边丈一边做着解说,人数不少,多是那一营学习如何量田的官兵。

  马上他们就会成为量田的主力,因此王巨在这里再次亲手教导,顺便替他们解难释惑。

  但这样一来,速度就慢了下来。

  李员外他们来的时候,林塬村的地王巨还没有量好。

  李员外翻身下马,走过来施礼:“明公,不知道这些地如何处理?”

  “李员外,你认为如何处理?”

  “它们多是小的耕地,不相信明公可以问一问百姓。”

  “你说这么多地都是你家的?”王巨不相信地问。

  “它们在真宗时便归于小的家父名下。”

  “真宗……好遥远,本官再问你一句,你家究竟有多少耕地,位于哪里,以免本官马上正式量田时产生了误会,分给了别人,到时候纠缠不清了。”

  “明公让小的说,小的就说了。”李员外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