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黑大宋_午后方晴【完结】(727)

  不过这次王巨杀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所有仇恨一起被王安石拉去了。

  先是唐介,活活气死了,然后是曾公亮,实际曾公亮对王安石变法还是支持的,就是不大清楚王安石怎么变。然而隐隐感到王安石不大好掌控,并且可能朝堂会不得安宁。于是以老请退。富弼身体不大好,时常请病假。赵抃能力不足,或者反应能力慢,一遇到事,称喏数十声,没有了。因此时人称中书为生老病死故,王安石生,曾公亮老,富弼病,唐介死,赵抃苦。这个中书实权,基本就掌握在王安石手中,但也更招人恨了。

  特别是郑獬,更看不惯了。

  而且他有大功,在倒韩那一夜,有两道重要的诏书,一道是张方平写的外放韩琦的诏书,一道就是他写的任命张方平与赵抃为参知政事的诏书。

  正是这两道诏书,让赵顼顺利倒韩。国家也顺利平稳过渡。

  与地域无关。纯粹是眼红。因此很看不惯王安石。

  不过有一些南方大臣因为上位了,同样与宋灿们走到一起,不要问为什么,请看XX露薇,不过她这类人很少,包括真正的灿们同样不多。但在宋朝宋灿很多,要命的他们手中都有权利,包括话语权。是宋朝真正的精英。

  也不是所有北方大臣都反对变法,如韩绛便是王安石哼哈二将之一,但这个原因也复杂,韩绛从开始便被王安石拉上了战车,并且他们家的家产远不及吕家,受到的伤害不大,因此本质上对变法不大排斥。还有吕家的一些人也支持变法,有的是本心为了国家支持,有的纯粹是为了投机取巧想上位。

  所以王巨一句话说得很准确,变法派与保守派。新党与旧党,南人与北人。比如二苏,他们就是旧党,然而他们也是变法派,但属于温和性质的变法派。

  暂时是混战。

  郑獬对王安石上位很不舒服,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滕甫,滕甫与司马光不是一路子的人,吕诲才是司马光一路子的人。

  滕甫与王安石很早也有恩怨,他们为开封府试官时,滕甫屡称一试卷,王安石只好列为高等,拆封后乃是王观,王观平时与滕甫比较亲善,但为人很差,王安石素恶,这时他知道上了滕甫的当,自此以后,与滕甫不再往来。新仇旧恨,涌上心来,滕甫同样恨上了王安石。

  他下去治灾,劳苦功高地回来,赵顼召见,滕甫便趁机进言道:“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汩之也。”

  赵顼没有当一回事,便随心问了一句:“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

  滕甫说道:“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之主也不能治。”

  赵顼十分同意,这才象话吗,欧阳修那个朋党论在放屁,都整成朋党了,还是君子!那么牛李二人岂不是君子了?

  因此将滕甫提为翰林学士兼知开封府尹。

  两人不时地下绊子,王安石同样也不高兴,目为“滕屠郑沽”。

  这里又有一个规矩,除罢宰执,必须皇帝下诏,翰林学士草诏,送达银台司,然后在朝会上宣读,才能通过。

  然而两制官员的除罢诏书,那就要宰相亲自书写了。

  其他四个宰相老病苦死,只有王安石来书写了。王安石久久没有落笔,正好这时候郑獬送了一个机会给王安石,有百姓喻兴与妻子阿牛合谋杀一个叫阿李的妇人,郑獬不按新律处执。于是王安石有此为借口,将郑獬外放到了杭州,滕甫便来救。不是说君子不朋吗,为什么要营救郑獬?

  于是将滕甫外到郓州。而且这次王安石执笔很快了,迅速就将两道诏书写好。

  钱公辅看不下去了,也来相救,外放到了江宁府。

  王拱辰不服气了,也来上书,判应天府。

  只放过了一人,吕诲,这时候王安石没有与司马光撕破脸皮,吕诲是司马光的好朋友,因此看在司马光面子上,继续让吕诲呆在御史台。

  不但吕诲,王安石继续在拉拢吕公著,这也证明了他感到变法的困难,渴望这些豪门之后,能协助他。

  所以至今他还没有大动静,一是没有想清楚,二是继续在观望。

  做了,开始做得很小心,比如派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八人行诸路,察农田水利赋役。究竟全国下面是什么情况,先了解一下。

  再者就是这个民不加赋税,比如郑白渠,修好后,不加赋税,但国家收入提高了,还豢养了五万名保厢军。但郑白渠建修难度很大的,若是江东圩,河北水利,除了河工外,其他难度都不大,用钱也不多,也不是用钱不多,主要劳力是免费的,所以真正花钱的地方不多了。然而见效快。

  修好了,只要守住,不让豪强吃掉。真正分到百姓手中。国家就能纳到赋税。这也是一种民不加赋税而国用增加。

  接着免河北流民夏税秋税。赐河北役兵特支钱,先施下仁政,换取好名声。

  接着改革科举,建学校复古,罢诗赋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取进士。

  大苏听到后,立即上奏说:……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矣。自文章言之,则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诗赋、策论均为无用。然自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此也。矧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