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心至上_雾满拦江【完结】(102)

  简单地说,拥有博士头衔的徐新六大概相当于“金融界的杜月笙”,当然比杜月笙更文明、更高端、更受人尊重,所拥有的钱更多,智力水平更高。

  缺钱的杜月笙应该是从张啸林那里得知徐新六在莫干山,于是匆匆前来,进山寻他。

  江湖上没有人是干净的

  杜月笙与徐新六在莫干山偶遇,对坐山石上,吟风赏月,闲聊人生。

  二人天天海阔天空,大聊私房话,话题跨越了他们两个完全不存在交集的人生,跨越了他们之间巨大的经历鸿沟,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忽然有一天,徐新六探头过来,对杜月笙说:“月笙,我有件私事,想委托你。”

  “啥子事呢?”杜月笙道,“闲话一句。”

  “是这样。”徐新六道,“月笙,你晓得格,我在银行业,名声极清白。人人都知道我没有任何恶习,又受欧美文明熏陶,忠于爱情,除了与妻子之外,从不与任何女人来往。”

  杜月笙应道:“对啊,所以大家称你为‘圣人’。”

  “其实,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徐新六道,“我瞒着老婆,在外边还有一个家,而且生了两儿一女。”

  “不可能!”杜月笙深感震惊,感觉难以置信,摇头道,“说别人有外室,我信。说你徐新六有外室,打死我也不信。”

  “可这是实情。”徐新六叹息道,“我出身世家,又是兴业银行总经理。我手里的钱,再养几个外室,一样养得起。只不过我瞒着世人太久了,‘圣人’的标签如影随形,我已经找不到机会恢复我凡夫俗子的原貌了。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哪一天我出了意外,被我藏匿起来的女人和孩子岂不是惨了?”

  “也是。”杜月笙思忖道,“那你的意思是?”

  徐新六从怀里摸出个信封,递给杜月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要委托你做我的遗嘱执行人。月笙,从今天起,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我底细的人。在别人眼里,我是圣人;在你眼里,我是什么,就不说了。总之,如果有一天我出了意外,你要出面帮我的外室和孩子拿到他们应该获得的遗产。”

  “闲话一句。”杜月笙把信揣了起来,对他说,“新六兄,过了这个春节,我在高桥镇上的杜氏祠堂落成。我要回乡祭祖,请新六兄务必赏光莅临。”

  徐新六允诺道:“我一定去。”

  气盛之辈,多半内虚

  1931年5月28日,汪精卫、唐绍仪、李宗仁与陈友仁等国民党反蒋派在广州宣布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叫板老蒋。

  风声渐紧,一切迹象表明,大乱即将到来。杜月笙心知肚明,今年是绝对拖不过去了,不消三日五日,上海就会陷入战火之中。所以,他必须完成自己最大的心愿,加速杜氏祠堂的进程。

  同年6月10日,杜氏祠堂落成。

  杜月笙立即向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发帖,邀请各界名流捧场,他要回乡祭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辉煌,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他15岁那年离开家乡,这次回去,已经44岁。

  各方资料表明,杜月笙回乡,是高桥镇百年盛事。逾3万名流涌入狭小的高桥地带,再加上相同数目的军警政人员和看热闹的人群,早已是一片人海。

  当时,上海《新闻报》报道称:剧场广可容数千人,但观者近万,几无插足地,加以天热场低,四围密不透风,观众挥扇观剧,莫不汗流浃背。全场空气,异常混浊,人气白热化,五字形容,最为恰当。

  地方小,人如此之多,必然会出现混乱,不是一般的乱,而是乱到极点。

  混乱之中,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寻隙向台前挤去。这一挤,又挤出一场乱子,差一点葬送了赶来捧场的张啸林的老命。

  原来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在人群中挤呀挤,挤呀挤,挤到了最前面。正要爬上台口,这时候张啸林出来,一脚踹了过来:“瞎了狗眼的东西,谁让你往台上爬的?给老子滚下去!”

  参谋长大怒道:“某乃上海警……”话没说完,忽然感觉胸口一紧,领口已经被张啸林抓住。

  只见张啸林那张大嘴凑近参谋长的脸,唾沫星子雨点一样狂喷:“警你妈了个×,叫你滚你不滚,老子打死你个王八蛋!”

  台上坐着一排警备司令部的高级军官,见此情景急忙大喝:“张啸林你活腻了,他是司令部的参谋长!”

  参……谋长?草莽之人,最是怕官;气盛之辈,多半内虚。张啸林吓得两腿颤抖不止,脸色青白不定。

  参谋长顺势跳上台来,整一下领口:“你叫张啸林是不是?我认识你了,明天上午9点,你自己到警备司令部报到。”

  “通”一声,张啸林吓得跌坐在地。

  “三大亨”中,气场最大的是张啸林,但胆子最小的也是他。正因为内心虚怯,所以才表现得盛气凌人。三兄弟中,张啸林最怕官。上一次黄金荣打了卢筱嘉,杜月笙积极捞人,而张啸林却说什么也不肯管,就是因为他怕。

  现在轮到他自己了,他已经吓得全身绵软,丧失了机能反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