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心至上_雾满拦江【完结】(134)

  张啸林孤零零地坐在原地,眼看杜月笙步步登高,顿感心寒。他怨恨杜月笙不继续拉着他走,更憎恨那些无视他存在的人。他根本不相信什么能力、智力,他只相信权力。

  当杜月笙觍着脸,不顾尊严地巴结南京要人时,张啸林在一边冷眼旁观。他宁肯把赌注压在张宗昌身上,也不相信蒋氏集团能给他什么机会。

  事实上,他的判断确实没什么错误。蒋氏集团的密合度太高,以党代政,以暴易权,从一开始就将大多数人排斥在外。即使是杜月笙,都要费尽心机才能获得南京方面的认可。而张啸林这种草包注定不可能有丝毫机会。

  “不给老子机会,老子就找别人玩。”

  所以,张啸林先赴济南找张宗昌,后来又去了北平,但都未能捞到机会。正当他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回到莫干山时,日本人登门而来。

  从那一刻起,张啸林就决定跟着日本人干。除了日本人,再没有第二家拿他当回事了。

  可是,跟着日本人干,是何等巨大的心理负担。单是“汉奸”这两个字,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此时的张啸林想冲着整个世界大喊:“妈了个×的,不是老子要当汉奸,是你们太不拿老子当回事!”

  就在这时,杜月笙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啸林哥,你终于回来了,兄弟我想死你了。”

  “哼!”张啸林慢慢放下烟枪,睥睨着杜月笙。

  他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对整个世界倾诉他的无奈和委屈。

  杜、张决裂,在当时有一份极为重要的笔录。不太清楚是谁把这个过程记述下来的,但从这份记录所显现出的国民心态和阴寒人性来说,却是价值非凡。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张啸林:“月笙,你好像很忙嘛。”

  杜月笙:“啸林哥,忙点好,越忙身体越好。”

  张啸林:“是吗?”

  杜月笙:“啸林哥,前方的消息,不大好啊。”

  张啸林:“干我屁事?”

  杜月笙:“啸林哥,东洋人来了,我们还能留在上海吗?”

  张啸林:“为什么不能?难不成东洋人还会打进租界里来?”

  杜月笙:“那倒不至于……”

  张啸林:“那你瞎咧咧个啥?”

  杜月笙:“可是,啸林哥,一旦东洋人占领上海,租界就沦为孤岛,我们兄弟两个,总不能10年8年不出街啊。”

  张啸林:“你就算出了租界又怎样?”

  杜月笙:“只怕东洋人不肯放过我。”

  张啸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你干吗怕东洋人怕成这个样子?”

  杜月笙:“啸林哥,我们可是中国人啊。”

  张啸林:“东洋人来了,你就变成外国人了?”

  杜月笙:“不是,啸林哥,你别曲解我的话,我是说我决不受东洋人欺负。”

  张啸林:“东洋人啥时候欺负你了?”

  杜月笙:“啸林哥,你听不到外边呼啸划过的炮弹声吗?”

  张啸林:“只要炮弹不落在我头上,就不会耽误我开心。”

  杜月笙:“啸林哥,我意已决,无论如何咱们兄弟要在一起,这是你我结拜时的誓言,生同衾,死同穴,一辈子也不分开。”

  张啸林:“现在你想起我来了?”

  杜月笙:“啸林哥,我何曾忘记过你?”

  张啸林:“走也罢,去哪里?”

  杜月笙:“香港!”

  张啸林:“你在香港有田?有地?开得有银行?办得有工厂?”

  杜月笙:“这些没有,可是中央政府会……”

  张啸林:“中央政府会给你几个钱?”

  杜月笙:“啸林哥,你知道兄弟我是没有做官的命的。”

  张啸林:“那你让我跟你去香港跳海?”

  杜月笙:“少年子弟江湖老。啸林哥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张啸林:“我这辈子从来没靠过父母,我吃的、用的、玩的、花的,都是我自己赚来的。”

  杜月笙:“就是说嘛,即使到了香港,我们也仍然可以重新开始。”

  张啸林:“杜月笙,你为什么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张啸林跟着中央政府的时间还短吗?他们禁了我的烟,禁了我的赌。行,这些我不计较。你中央政府不让我赚钱,那我就不赚,我就躲在租界里,小来小去,穷吃寒喝,这总该行了吧?我已经被你们弄到这田地,还不够吗?还不肯放过我吗?”

  杜月笙:“……啸林哥!”

  张啸林:“贤弟啊,今天我叫你一声贤弟,那是我压在心里太久了。纵然是我早有心要桥归桥,路归路,可如今你一脚踏进大西洋,有些话,如果再不说出来的话,是我这个曾经的兄长对不起你。”

  杜月笙:“啸林哥,你请说。”

  不过是个美好的误会

  张啸林道:“兄弟啊,你喜欢名,打骨子里最害怕别人瞧你不起。你打拼到现在,名气总算是有了。如今这海内海外,提起你杜月笙,不知道的人又有几个?但是兄弟啊,让哥哥我来问问你,你除了一个空名,还得到了什么?你银行开了几家,厂子也不止一处,可这些产业,哪个真的是你的?说句不好听的,你这不过是自己出钱出力,替人家忙碌劳作。还有,清党那年,愚兄我陪你玩枪,率万名共进会,夜攻纠察队,那一年你就欠下了300万大洋的债。从那时开始至今,哪一年你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哪一年你不是又背上300万、500万的债?你现在人在上海,还可以通融商量。一旦你跨出上海一步,时势倒转,声望尽跌,还不知有多少只手向你伸过来,到时候你何以自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