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心至上_雾满拦江【完结】(84)

  激昂的口号声中,那队人马迅速靠近,欢迎人群载歌载舞,拥上前来,只见马背上一个将军剑眉星目,身材雄健。

  欢迎人群看得目瞪口呆:来的这人竟然是蒋介石,汪精卫哪里去了?

  片刻之后,混杂在人群中的党务人士机智地把口号一改:“热烈欢迎蒋先生!”“蒋先生是孙中山革命政策的继承人!”“打倒新军阀!汪精卫是新军阀!打倒汪精卫!”

  蒋介石踌躇满志,顾盼自雄,出其不意地突入南京,把竞争对手汪精卫压缩于汉口一隅,并悉数抓捕“左”派。

  而在上海,两日之后,陈群突然接到共产党人李立三的请柬,邀请其前往大西洋饭店赴一趟饭局。

  接到请柬,黄公馆顿时就炸开了锅。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一致认为饭局有诈,鸿门宴也说不定。如果去,只恐陈老八有去无回;如果不去,又未免露出怯意,遗人笑柄。

  不去不行,去了还必须活着回来。于是,黄公馆精锐齐出,皆身着钢丝马甲(相当于未升级版防弹衣),腰揣大号手枪,乔装成黄包车夫、小店主、过路行人等,将大西洋饭店暗中包围得水泄不通。

  岂料会面之后,李立三竟毫无敌意。陈群惊讶之余,猛然惊醒:原来,共产党人视底层的劳苦大众为自己天然的同盟军。其部分在沪的基层组织与青帮错合杂陈,丝毫也未意识到青帮已经跳到了蒋介石的船上。此次宴请,不过是试图沟通双方的一个友善表达,共产党人未想到过杜月笙等人手中的这支暴力力量会成为革命的隐患。

  双方晤谈,李立三虽然知道杜月笙这边成立了共进会,但以为这个共进会不过是江湖上的普通帮派,而且对其组织纲领和暴力目标一无所知,因此大意轻心。如果李立三知道底细,当日的大西洋饭店就是一场厮杀的大战场。

  以无心算有心,共产党人严重低估了自己所面临的巨大风险,最终导致在1927年这个特定的年份里,被驱逐出权力中心。

  痛下狠心,借路杀人

  1927年4月11日深夜,英租界极有实力的蔡福堂叩响了工部局总董费信惇的大门。

  费信惇打开门,蔡福堂单刀直入道:“今日登门,有一事相求。”

  费信惇问何事。

  蔡福堂说:“十二日凌晨,杜月笙先生有队人马要通过大英租界,请准予放行。”

  “杜月笙?”费信惇满头雾水,“告诉我,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蔡福堂道:“我们要借道攻打工人纠察队总部。”

  费信惇叹道:“蔡先生,你一定是被魔鬼攫住了。那工人纠察队,可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力量。现今我们租界之内,就有士兵2万多人,再加上黄浦江面的兵舰与炮艇,如此雄厚的兵力都不敢招惹纠察队。杜月笙仅凭在街头上纠集一些乌合之众,就敢向纠察队挑衅?我猜会死得很惨。”

  蔡福堂说:“老费,你熟悉杜先生,应该知道他从不做无把握之事。”

  费信惇笑了:“但是这次他做了。我猜他一定疯掉了,请允许我为你介绍一位神经科医师。”

  蔡福堂劝他道:“老费,你怎么这么麻烦?杜先生不过是借道而已,你到底答应还是不答应?”

  费信惇说:“我确信我没有拒绝杜先生的本意。”

  蔡福堂说:“那就是答应了?”

  费信惇说:“我不能对你的单方面理解给予确信。”

  蔡福堂道:“那你到底啥意思?”

  费信惇说:“叫杜月笙他自己来,你不够格跟老子扯淡!”

  蔡福堂回去,把费信惇的答复告诉杜月笙。杜月笙立即起身,去见费信惇。

  见面后,杜月笙厉声道:“我今天来,只有一句话,4月12日,我的人要过英租界,向你借路。这个仗我们打不打得赢,不劳你操心。顶好,你等我的人通过之后,立即拉上铁丝网,架好机关枪,倘若有人退回来,你尽管下令开枪。”

  蔡福堂站在一边,立即把杜月笙这番话翻译给费信惇听。

  费信惇呆呆地望着杜月笙,半晌,说了句:“行。”

  时间紧迫,杜月笙没有时间说更多。交涉结束,目的达到,杜月笙转身就走。

  回到杜公馆,杜月笙正要放松一下,旁边的电话铃声骤然响了起来。管家万墨林急忙拿起电话,然后捂住话筒,紧张地对杜月笙低声说:“汪寿华!”

  听到这个名字,杜月笙的脸色霎时就变了,一句话也不说,急忙掉头走开。张啸林见状,急忙抓起话筒,因为心情过于紧张,连惯常的张口骂娘都忘了,居然破天荒地斯文起来,问道:“是寿华兄吗?”

  话筒另一端说:“你是张先生?”

  “是我,老张。”张啸林结巴起来,“今天晚上老杜请客,你要准时来啊!”

  汪寿华说:“要来的,要来的。只不过,好端端的,杜先生怎么突然请起客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张啸林道:“没,没事,不不不,是有点小事,不大一点小事。老杜和我,想跟你商量一下,请寿华兄过来,比较方便一点,好吗?1个小时以后,就只有你、我和老杜3个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