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刘胤是准备围魏救赵了?”羊祜自言自语道。
邺城已经成为了蜀军最难以攻破的城池,纵横数百里的壕堑成为了蜀军的噩梦,每逾越一道壕沟,蜀军都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也让羊祜对自己这项策略充满着自信。
邺城的粮草辎重军需物资是相当充足的,晋军从冀州的中部四个郡撤退的时候,将大量的粮草物资汇集到了邺城,就算在没有任何新的补给的情况下,邺城的守军坚持个三两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更何况邺城的周围还有良田数万顷,就算蜀军将邺城围个水泄不通,只要他们攻不到邺城的城下,晋军和邺城的百姓自给自足丝毫不困难。
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羊祜自然不可能为之轻弃,更何况,整个邺城是晋军在黄河以北最为重要的一个据点了,如果失守的话,晋军就只能是退守黄河一线了,这样一来,晋国的生存空间便会受到大大的压缩,完全丧失反攻的机会。
司马炎的第一道诏书很简单,言简意骇,只有下令羊祜派出一部分的兵马来支援一下河内太守董艾,其他诸事,一慨未提。
派与不派,这是一个大部题!
邺城虽有十万大军,但同时要防守百十余里范围内的所有据点,兵力上也不富裕,如果遵旨派兵的话,邺城这边必将会出现防守的空缺,这很可能是致命的。
在羊祜的战略思想中,邺城的安危是摆在首位的,除非蜀军攻破了黄河,否则羊祜是绝对不会为之所动的。河内郡也毕竟只是一个位于黄河北岸的郡,得失并不太重要,羊祜能弃蜀中四郡,为何独不能弃河内一地?
所以羊祜接到命令之后,并没有轻易地出兵,只是派人一直紧盯着河内那边的形势变化。
但河内的一败涂地却是让羊祜有些始料不及,还好有这么一道黄河天险,京城洛阳是有惊无险。
看来有必要回复一下司马炎了,羊祜令人送上笔墨纸砚,准备写一封奏章,阐明邺城防御的急所,请求可以得到朝廷的全力配合。
河内的形势虽然险恶无比,但只要晋军坚守得往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和小平津渡口,蜀军就很难逾越过黄河去,而现在的邺城,就如同是锲入蜀军阵地之中的一颗钉子,它的存在,蜀军就是如梗刺在喉,不敢轻举妄动。
羊祜希望司马炎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尽可能地守住晋国在黄河之北的最后一方土地,只有这样,晋国的社稷才会延续。
羊祜思虑再三,正要动笔,突然中军进来禀称,朝廷有旨!原来是司马炎的第二封诏书到了。
羊祜只得先搁下笔,决定先把圣旨接了,看过司马炎的第二道诏书说的是什么,然后再写不迟。
第1033章 三道诏书(二)
司马炎的第二道诏书和第一道大同小异,还是催促羊祜立刻出兵去救援河内,不过和第一道诏书比起来,司马炎的态度要强硬的多,口气也是非常坚决,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很显然司马炎对蜀军兵逼小平津很恐慌,完全是乱了方寸,如果不能解决掉河内的蜀军,司马炎估计睡觉都不踏实了。
羊祜眉头紧蹙,司马炎连续两道诏书,简直是给羊祜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服从司马炎的旨意,羊祜的战略计划就全部前功尽弃了,现在蜀军在冀州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晋军唯一可以拿来抗衡的资本就是邺城周围纵横百里的壕堑群,如果羊祜放弃邺城而转战河内的话,羊祜根本就没有任何把握来打退刘胤的蜀军。
尽管目前进入河内的蜀军只有四五万人,但羊祜很清楚,这完全是邺城拖着蜀军的主力的结果,如果羊祜放弃邺城的话,毫无疑问蜀军的主力会同样紧随其后,进入河内。
转战河内,根本就不可能解决掉河内的危机,反而让羊祜所统率的这十万大军置身于险境,野战敌不过蜀军的骑兵,守城敌不过蜀军的火器,河内之战,羊祜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
如果羊祜的十万大军折损在河内,那晋蜀之战,基本上就将结束了,晋国恐怕再也没有任何的有生力量来挡得住蜀军的进攻了。
司马炎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只是一昧地催促羊祜回师河内,直让羊祜感到心寒,司马炎急火攻心,不知其中厉害,难道说满朝文武,就真的无人考虑此中的利害吗?
这两道诏书,让羊祜是左右为难,抗命不从的话,那绝对是大逆之罪,但遵命从事的话,势必将晋国最后力量引向不归之路。
羊祜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暂缓出兵,向司马炎上表陈情,将所有利害关系一一向司马炎剖析清楚,希望司马炎可以认清形势,收回成命。
羊祜一夜未眠,洋洋洒洒地写了数万字,直到鸡鸣三遍,东方泛白,他才放下笔来。他又通读了一遍,认为无任何的遗漏之处,这才放心的将奏章放入封套之内,用火漆封好。
羊祜揉了揉微微发胀的太阳穴,直了直腰,一个晚上从始自终地保持着一个姿势,羊祜这时才觉得腰快要断掉了。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万言奏章虽然写好了,但送到京师司马炎的手中,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羊祜根本就无法预料,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纯粹是扯淡的说法,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将会左右天下形势的变化,自己的建议终归只能是建议,真正拍板的只是皇帝本人,就算是错误的决定,旁人也只有遵从的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