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胤道:“将来的天下,需要的是治国理政的人才,征儿就应当是弃武从文,饱读诗书经典,这样的话,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青儿有些懊恼地道:“文宣,现在学文是不是有些迟了,都怪我,没有和你来商量,擅作主张……”
刘胤呵呵笑道:“不迟不迟,现在学这些治国方略,正是适当其时。征儿现在八岁,是该给他请一位名师了。”
青儿道:“那需要拜何人为师?文宣,征儿的这一位老师,选得的慎重一些才是,至少也是饱学之士,有定邦安国之才才是。”
刘胤沉吟了片刻,说实话,现在朝中有资格担任刘征老师的人比比皆是,比如说自己身边的陈寿、文立、杜轸、何攀等以及朝中的李密、张寅,这些人大多出自大儒谯周门下,个个饱学诗书,才华横溢,堪为一时俊杰。
不过刘胤给儿子选老师,并不准备马马虎虎,刘胤至少是按照给太子选师的规格来选老师的,自己戎马一生,到了儿子这一代,刘胤自然不希望他再去继承自己的将略之才,刘胤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为至少也是宰相一类的人才,为将来治国理政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所以,刘胤才对选何人为儿子的老师是慎之又慎,虽然让陈寿文立来当这个老师的话,在水平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刘胤似乎总觉得欠缺陷点什么。
其实,选择老师也未必需要在蜀汉的旧臣之中选择,刘胤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新降之臣,魏晋朝中,人才济济,饱学鸿儒之士,多的不胜枚举,比如羊祜、王衍、左思以及竹林七贤之中的王戎、阮咸、向秀等人,这些人无论是才华学识,皆渊博多才,个个有帝师之能。
不过刘胤总感到差了一点,刘胤心目中的人选,除了要求是博学多才,汇通今古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人刚正不阿,品德卓越,清正亮直,树人先树德,纵然是学识才华横溢,若人品不佳者,刘胤断然不会录用,象阮籍、嵇康之类的狂士,纵然他们若能活到现在,也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思虑再三,刘胤终于是眼前为之一亮,道了一声:“有了!”
第1103章 数典忘祖
刘胤所选中的人,正是前朝太仆傅玄。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人,家世二千石,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傅玄幼时丧父,家境寒贫,但为人勤敏好学,博学多才,通晓乐律,为人性格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
初举孝廉,太尉辟,皆不就,后来举秀才之后,除郎中,参与编纂《魏书》,后迁弘农太守,转任附马都尉,御史中丞,累官升至太仆。
无论担任何职,傅玄都忠于职守,精心政务,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针砭时弊,泰始四年,傅玄曾提出过著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的水旱灾害以及边关战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傅玄天性严峻急躁,遇上事情不能宽容;每次有奏疏检举,有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他便手捧奏章,整饬冠带,焦躁不安地不睡,坐着等天亮。于是那些王公贵族都对他感到畏惧屈服,使得台阁之间风气清廉。
正因为如此,傅玄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的人,就是因为一次谒者安排座位不当让脾气刚直的傅玄当场发飙,许多与傅玄有隙的官员乘机进献谗言,于是傅玄被免官,蜀军攻破洛阳之时,傅玄正闲赋在家。
严师才能出高徒,刘胤之所以看中傅玄,不光是因为傅玄学识渊博,才识过人,更重要的,是傅玄那种严峻亮直的作风,傅玄犯颜直谏,刚正不阿,最是符合严师的标准。
正巧张乐和赵卓到府,刘胤便与他们讲了此事,张乐哈哈大笑道:“那还不简单,大哥你下一道命令,让傅玄前来不就是了。”
刘胤摇头道:“为人师者,犹如父母,又岂可召之?我欲带征儿亲自前往傅府拜师,你们随我一起来吧。”
赵卓躬身称诺,张乐却是撇了撇嘴,道:“一个亡国之臣,大哥你又何须如此礼遇于他?”
刘胤道:“师无大小之分,尊师重道,是儒家传统,又岂能因他是亡国之臣而轻视之?”
当下,刘胤令人准备好拜师所用的六礼束修,备下车驾,带上刘征,与张乐赵卓一同前往傅府。
如今刘胤的身份地位不同了,出门时的车驾和护卫自然是不同的,前簇后拥,声势浩大,刚到傅玄府邸的门口,那守门的下人如何见过如此的阵仗,吓得双股发战,急忙跑回去通知了傅玄。
此刻的傅玄,正是无官一身轻,闲赋在家,洛阳城破,晋室倾亡,与他已经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的能力来改变现状了。
值得庆幸的是,蜀军入城之后,既没有大肆的杀戮,也没有来抄没家产,对没有进行反抗的晋国官员的府邸还进了额外的保护,以防止乱民冲击。
混乱之时,自然不乏一些想要混水摸鱼的人,那些世阀豪门达官贵人的府邸往往会成为这类人首选的袭击目标,平日里有着朝廷的军队保护,那些暴徒们有贼心没有贼胆,但到了城破国亡的时候,城中的禁军早已是自顾不瑕,哪里还有余力去保护众多的官吏府邸。
很显然,蜀军在入城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一入城,就广贴安民告示,对官吏士家的府邸进行保护,同时对那些企图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的暴徒乱民进行严惩,很快地就稳定了洛阳的局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