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也仅仅只是朝廷内部的处理意见,还未公诸于世,蒋斌的回答几乎与刘谌的处置是如出一撤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蒋斌态度的正确性。
如果蒋斌是那种不念旧情,落井下石的卑鄙小人,那他在刘胤的心目之中就会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蒋斌是否值得重用,刘胤就会要另行考虑了。
现在蒋斌的表现还是得到刘胤的赞许的,这也坚定了刘胤欲重用蒋斌的念头,他微笑道:“大将军倘若在世,闻此言,也会甚感欣慰了。”
蒋斌叹息道:“大将军一生为汉,却是晚节不保,可悲可叹!”
刘胤道:“本王此来,便是有重要的事与蒋将军相商的。如今吴人兵犯虎牢关,势不可挡,若虎牢关有失,洛阳便危在旦夕,本王拟调动洛南之军,前往应敌,不知蒋将军意下如何?”
刘胤的话,全是商量的口吻,全然没有上位者那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蒋斌闻之,立刻是惶恐地道:“大司马有令,只管吩咐便是,为将者为国效命自是职责所在,大司马又何须同末将商议。”
刘胤含笑道:“事属非常,当行非常之事。蒋将军、王将军、柳将军俱是大将军的部下,并不受本王辖制,本王何敢直接下命令焉?大敌当前,本王还须仰仗诸位将军同心协心,精诚合作,以破吴逆。”
蒋斌立刻是俯首而拜,道:“末将愿听从大司马号令,誓死效忠朝廷!”
这便是刘胤此行想要的结果,以刘胤的身份地位,或许下一道命令,蒋斌等人就会无条件地执行,但却未必能心悦诚服。
此番刘胤亲自来到轘辕关,就是要安抚蒋斌等人之心,推心置腹,让蒋斌是心悦诚服,甘心供其驱策。
而后,刘胤又让蒋斌从伊阙关和大谷关将王舍和柳隐召来。二将在轘辕关看到刘胤,俱是大惊,刘胤自陈来意,而且有蒋斌在一边相助,王舍和柳隐自然也是心甘情愿地归顺了刘胤。
这样,刘胤就拿到了洛南汉军的控制权,将蒋斌、王舍、柳隐三位大将收归到了自己的麾下,他任命蒋斌为都督,王舍柳隐为副都督,继续统辖这支旧部。
纵然是如此,刘胤也没有轻易地打改编洛南军队的主意,毕竟现在还是一个敏感的时期,不光是时间上来讲不充裕,还有就是人心难测,如果不顾一切地重新改组军队的话,蒋斌等人的心理阴影必然不会消失,那就更谈不上什么心悦诚服了。
整编军队那得在冬歇期或者别的休战期进行,整编之后,还需要对整支队伍进行磨合操练,从这一点上来讲,刘胤的决策是极为明智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对付吴军的入侵,这支姜维的旧部,完全归于刘胤的统领和指挥,这样一来,刘胤可以调动的兵马,便大大地增加了,对吴作战,他的自信性也是十分地充足。
当然,刘胤此行的目的,不光是要收服姜维旧部的心,还要收服钟会的军队。
和忠于季汉的姜维旧部不同,钟会的这五万大军可对季汉没有任何的感情,他们更象是一个投机者,只不过钟会投机失败,兵败身死,将这支军队扔在了洛阳的广成关,以田续、爰青、皇甫闿的资望,自然是无法统领和有效调动这支军队的。
刘胤的目的,也是暂时地将这支军队收归麾下,由田续、爰青、皇甫闿等人来统领,等到将来条件成熟之后,刘胤再想办法改编这支钟会军队。
收服田续、爰青、皇甫闿的过程更为简单,田续、爰青、皇甫闿等人巴不得朝廷有人来接手他们,好让他们有个归宿,至于叛乱的念头,他们还真从来没有生过。
第1171章 刘胤的作战风格
“什么?放弃虎牢关?这是真的是雍王的命令吗?”黄崇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前来传令的参军何攀。
由于这次的命令特殊,刘胤没有委派普通的传令兵,而是派出了大司马首席参军何攀亲自前去虎牢关。何攀任参军多年,当年北伐之时,就已经追随刘胤了,从镇北将军的参军一直做到了大司马参军,和一直就担任中军团副都督的黄崇关系非常的近,他的到来,让黄崇不会产生任何怀疑。
否则的话,黄崇很可能会将传令之人先捉起来审问一番,以确定这道命令的真实性。
毕竟这道命令太匪夷所思了,虎牢关可谓是洛阳东面的唯一屏障,黄崇率领着汉军五个军在这里坚守了十余天,仗打得十分地惨烈,汉军伤亡累累,不过让他们自豪的是,吴军虽然兵多将广攻势猛烈,但就是无法逾越虎牢关半步。
而现在刘胤突然下令让他们放弃虎牢关,黄崇等人全懵了,刘胤这唱得是那一出,如果放弃虎牢关的话,洛阳城就无险可据了,拿什么来抵挡吴军的进攻?
如果放弃虎牢关,那么他们先前的所有努力,所有的牺牲岂不就是变得毫无价值了吗?
尽管何攀的到来,已经让黄崇不再怀疑这道命令的真实性,但黄崇还是忍不住出言反问了一下。
何攀平静地道:“雍王的字迹黄副督应该不会不认识吧,这封手谕可是雍王亲笔所书,为了慎重起见,还特意地加盖了雍王的私人印章。”
黄崇无语了,跟随刘胤多年,刘胤的笔迹黄崇自然是识得的,就算有书法高手来伪造其笔迹,但这枚印章却是伪造不了的,因为刘胤除了特殊的场合之外,根本就没有用过这枚印章,也就是说除了刘胤身边关系特殊密切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枚私章,所以,这封手谕的真实性,是无可质疑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