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胤对两个小舅子倒也没客气,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得看自家人,于是他安排傅著、傅募当屯长,分别指挥一屯人马。
当然傅著和傅募也不是孤身投奔,他们也带来了几十名的家兵。傅家在成都算不得什么豪族,底蕴自然也不比上安平王府和马家。不过对于急缺人手的刘胤来说,蚊子腿他也是肉,自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这些私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这方面的训练刘胤就不搞了,何况时间上也来不及,刘胤只是注重队伍的整体磨合,将他们从游兵散勇调教地一个有机的整体,服从指挥,同进共退,是刘胤最基本的要求。正规的军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悍,并不是因为个体的作战能力强,而是有着整体的作战意识和协同配合的精神。
但这样的作战理念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刘胤再急也没有用,也许只有在真正的战争磨砺下,他们才有可能快速地长成。
除了磨合训练之外,就是火药箭、竹制手雷和石地雷的使用,这些火器可是刘胤精心给邓艾准备的一份大礼,刘胤要求每个私兵都必须正确地掌握和使用这些火器,这些武器威力巨大,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的话,非但不能伤敌,还可能会靠成自伤。
不过比较有利的是,这些火器相对简单,火药箭只是比普通箭矢多加了一个点火引信,投竹制手雷更和投掷石块没有多大的区别。至于石制地雷,刘胤倒是没有准备让他们人人掌握,专门点了一队人负责学习地雷的埋置和引爆,埋地雷比较简单,引爆则比较复杂,这个必须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经过几天的训练,私兵们倒是很快掌握了火器使用的要领。
第119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刘胤已经再盘算着行程了,如果按原有的历史记载,邓艾是在冬十月从阴平出发的,一路凿山通道,造做桥阁,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先登至江油。邓艾出发的具体时间不详,按后来腊月初一后主献城而降的记载,邓艾最晚也是在十月上旬出发的,甚至可能就是十月初几日,二十天多走出阴平小道,后来还在绵竹打了一仗,再晚的话,可是行军到成都都没有时间的,要知道邓艾的部队已经没有一匹战马,全部是步兵了。
看着日历,九月将尽,邓艾差不多也该要起程了,留给刘胤的时间也不多了,毕竟从成都到江油,也有七八百里的距离,路就算比阴平小道好走,那也要十来天的样子,刘胤还要必须要赶在邓艾前面到达江油,抢先占领有利的要隘关口,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刘胤决定最晚将于十月初一动身。
当然,早去了也没用,阴平小道也只是邓艾通行之后才给世人留下的一条险径,为后世人津津乐道,现在那儿,只是一片荒山野岭,刘胤除了大概可以判断出在江油附近之外,邓艾具体会从哪条路上出现,这还将是一个谜团。
所以早在前几日,刘胤已经派遣阿坚带着几名羌人护卫先期赶往了江油,去侦察魏军的动向。按照史料记载,邓艾从阴平出发,走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最后至江油关,刘胤很清楚,除了起点和终点之外,其他的地名在这个时候根本就对不上号,因为现在那儿是荒无人烟之地,这些地名都是后世人取的,现在按图索骥,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只要派出侦察人员,深入到大山里,才可能探知魏军的真正行军路线,并在其前进的方向上设卡阻击。
阿坚身手不凡,登山越岭,如覆平地,同去的几名羌人护卫能力也不弱于他,给他们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可以在深山之中搜寻魏军的踪迹,数万人的大行动,不想被侦察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只要能发现魏军,刘胤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要合适的地点完成对邓艾的阻止,只要不让邓艾进入到平原地带,困也能把他困死在群山之中。
自从准备行程以来,刘胤就已经再没有去中尉府报到了,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没有必要,由于朝中大臣反对,在朝堂之上刘胤表示不会动用朝廷的兵马只依靠自己的私人部曲,这当然也包括中尉府的力量。实际上,中尉府除了文职人员,机动力量也并不太多,如果能调动部队的,刘胤更倾向于调动虎步营。
可皇帝的禁卫部队现在压根儿就调不出一兵一卒,单单是刘禅这一关就过不了,青城山遇袭之后,刘禅似乎落了心病,调走御林军部队,就如同抽他筋扒他皮似的,为了争取到刘禅的许可,刘胤只能是不依靠朝廷的力量。
虽然有些无奈,但这更激发了刘胤的血性,无论如何,也要拼这一把。
“少主,门外有人求见。”管事的上前禀报刘胤。
“噢,是谁?”刘胤漫不经心地问道,他正布置着最后的训练任务,完成之后,也就该上路了。
管事的禀道:“是中尉府的张都尉和赵都尉。”
“是他们?”刘胤浅笑一声,这几天忙得天昏地暗,也没顾得上和张乐赵卓他们联系了。“请他们进来吧。”
管事的退了下去,刘胤也从校场返了回来。
“大哥,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和兄弟商量!”远远地就听到了张乐高声地抱怨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