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匮乏,军心自然不稳,久攻不克,士气必然低落。
见拿不下剑阁,钟会已是萌生退意。不过这个退并不是退回关中,而是退守汉中。汉中除了汉乐黄金三城之外,都已经落到了魏军的手中,钟会此次回兵,就是想要解决掉这三城的问题,清除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引蛇出洞,现在姜维龟缩在剑阁不出来,钟会拿他没有一点办法,只要魏军后撤,姜维定然会前来追击,野战之中,钟会才可以发挥魏军人数上的优势,乘势歼灭追敌。只要能消灭姜维的大部或一部人马,再取剑阁就轻松的多了。
假如姜维继续龟缩在剑阁不出来,那也无所谓,只要魏军吃掉汉乐黄金这三个点,荡平蜀国在汉中的残余势力,扼守阳安关,到时候蜀国再想反攻汉中就试比登天了。
只要将汉中这块前进基地牢牢地掌握在魏国的手中,那就是等于是在蜀国的头上悬了一把,时时刻刻地威胁着蜀国的安全,魏军一方面屯兵于汉中,一方面大规模地征调粮食入汉中,彼时兵精粮足,再攻剑阁,岂不是易如反掌?
这个计划钟会早已是谋划了许久,每个细节他都已经反复斟酌过了,看来明天该召集众将议事,公布这个方案了。
以退为进,估计也是魏军现在能采用的唯一有效的方案了。钟会自信再也没有人能拿得出来比他这个方案更好的方案。
“启禀都督,征西将军邓艾求见。”就在此时,帐外脚步一响,中军官进来禀报道。
“邓艾?他来干什么?”钟会略皱了一下眉头,嘀咕了一声,虽然此次伐蜀,钟会手下的兵马最多,甚至比另外两路邓艾和诸葛绪加起来还多,不过兵多并不意味着邓艾和诸葛绪就得听命于他,这三路大军之间,完全是互不统属的。
这种安排,完全是出自司马昭之手,司马昭是何等样的人,腹黑至极,将所有的兵权交到一个人的手中,他如何能安心,如此三人分权,相互掣肘,才艰避免出现意外。司马家的位子是怎么来得,司马昭清楚的很,许多人不是没有野心,而是没有机会,只要有机会,再忠心的奴才也会露出他的爪牙。
钟会也罢,邓艾也罢,这些人都是司马昭手上的棋子,用来攻城略地打头阵的,但司马昭同样地提防着,这些棋子有朝一日不再想做棋子而想做下棋的人,司马家既然能从曹家手里窃取了天下,又岂能容第二个司马家出现。
当然,战事未定,钟会就算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不会在这一刻显露,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与邓艾争功,三路大军伐蜀,谁先攻克成都谁将是首功,钟会自然不肯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
“有请!”钟会整了整衣冠,亲自迎了上去。
第122章 各怀鬼胎
钟会在帐内相候,不多时,邓艾全身甲胄而入,与钟会见礼,倒很是客套。不过钟会看得出,邓艾脸色铁青,面有不忿之色,只是不好当场发作罢了。
“将军此来,所为何事?”钟会倒是彬彬有礼,儒雅有度。
邓艾沉声道:“钟都督,诸葛绪身犯何罪,要将他打入槛车,押解到洛阳去?”
在缰川口斩了赵广之后,邓艾的大军立刻向东进军,直扑阴平桥而来,想与诸葛绪的军队前后夹击,围歼姜维于桥头。但邓艾来迟了一步,诸葛绪被姜维忽悠出了桥头,此刻蜀军早已扬长而去。邓艾正准备与诸葛绪合兵一处,向白水前进,继续追击姜维,但听闻到钟会的大军已经取了阳安关,气势如虹地向白水而进,姜维一看大事不妙,放弃了白水关,退守剑阁。邓艾于是驻兵阴平桥头,没有与钟会的主力汇合。
钟会手下就已经有十万大军了,剑阁道狭隘难行,钟会的人马都已经施展不开,邓艾决定不去凑那个热闹,何况邓艾很清楚钟会这个人,外宽内忌,功利心极重,取了汉中之后,气势正旺,当仁不让地去夺剑阁,欲成就伐蜀第一功。
可邓艾很清楚,剑阁是那么好的攻的吗?且不说姜维手中尚有主力大军,单凭剑阁的雄险,不耗个三年两载根本就打不下来,钟会急功近利,焉能得逞。
邓艾经营陇西多年,一直窥视着蜀中,曾多次派人潜入蜀地,绘制详尽的蜀中地理图,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以备伐蜀之用,对于益州的山河地理,邓艾甚至比蜀国人掌握地还详尽。邓艾知道,在剑阁之西,有一条险峻山路可直通江油,现在钟会的大军被阻挡在剑阁不得寸进,如果能从阴平小道巧出奇兵直袭重镇涪城,姜维就会面临腹背敌之境,再取剑阁易如反掌,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还可以直接威胁成都邓艾遂同诸葛绪商议进军之事,那知诸葛绪对邓艾的这个计划并不感冒,坚称自己受命攻击姜维,不敢擅做主张,拒绝了邓艾的提议,移兵剑阁,与钟会汇合。
结果刚到剑阁,就被钟会给拿下了,喝令推出斩首,诸葛绪当时就蒙了,急问何故,钟会怒斥诸葛绪丢了阴平桥头,致使围歼姜维的计划流产。诸葛绪有口难辨,得众将告免,钟会才暂时饶了他一命,打入槛车,押解到洛阳交给晋王司马昭处置,至于诸葛绪统率的三万兵马,则被钟会全数收编。
邓艾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恼火,常言道胜败乃兵家之事,诸葛绪虽然有过错,但远没有到撤职查办的份上,钟会分明是借着这个由头,行吞并之实,扩大自己的兵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