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向着西边的大海坠去,金色的光芒将海水映得一片灿烂,如此美景,倭国诸王的心却在滴血,他们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终于,大和国王成平第一个站了起来,在重重地叹息声中,他签下了自己名字。
毕竟在生存和灭绝之间,成平大王最终还是选择了活下去的道路,尽管迁居虾夷岛生存地会比较艰难,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总还是能看到希望的。
成平大王签字之后,那些本来还在犹豫和挣扎之中的倭王们也相继在条约上签了字。
当夕阳敛去最后的一抹余晖时,陈寿又出现在了甲板上,那份条约的上面,已经是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倭国诸王的名字,无一缺漏。
“诸位,虾夷岛欢迎你们!”陈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的微笑。
※※※
大迁徙在诸国王返回各自的国度之后,很快地便开始了。
根据汉军的要求,迁徙必须在半年之内完成,超过期限之后,任何还滞溜在本州岛、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倭人将会被视为叛逆,全部处死。
为了协助这一次的大迁徙,汉军的船只将会在马关海峡和濑户内海往来运关倭人,将筑紫岛和伊予岛的倭人统一的集中到本州岛上来,并向北迁移,再通过津轻海峡,将他们从本州岛运往虾夷岛。
同时,汉军各部的军了人也将全程地监督此次的迁徙行动,对于一切拒绝奉命,试图反抗的倭人,进行毫不留情地处置。
签字的是各国的国主,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倭人都会听从国主的号令,从接获到大迁徙的命令之后,各地反抗斗争就层出不穷,他们有的袭击汉军的营地,有的逃往深山老林,似乎想要逃避大迁徙。
但倭人的反抗立刻遭到了汉军的血腥镇压,对待一些顽冥不灵的死硬他分子,汉军绝不会有任何的仁慈,统统用铁血的手段彻底镇压之。
倭人见识过汉军的强硬和冷血之后,终于认为这次汉军是要动真格的了,为了活命,在惶恐之中,他们背井离乡,踏上了前途茫茫的道路。
本州岛、筑紫岛和伊予岛上涉及到的需要迁徙的国家和部落多达七八十个,所涉及的人口达到五十万以上,如此庞大的迁徙在倭国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倭人哀号着,哭泣着,被迫地无奈地离开了故土,踏上了一条无止境的路。
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居民,开始陆续地向本州岛进行移徙,汉军的那些船只,不停地往穿梭于两岸三岛之间,将所有的普通百姓,运送往本州岛。
对于普通的民众,汉军表现的还是相当地克制的,只要不是公然地展开叛乱行径,普通的发泄和牢骚,汉军将士还是可以承受的,只有真正的暴力反对迁徙的,才会遭到镇压。
迁移到本州岛之后,许多倭人加快了速度,开始长途跋涉,向津轻海峡率先地奔去。因为汉军公布,前几批优先到达的津轻海峡的,可以享受最先挑选虾夷岛领土的权利,这让许多倭人是趋之若鹜。
第1296章 食物不就在你们的身边吗
在这方面,大和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的国土本来就在本州岛上,向北去津轻海峡,自然是要比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倭人去得要快得多,但邪马台和狗奴国的人还在横渡马关海峡的时候,大和人已经是收拾行装,一路向北,率先抵达了津轻海峡。
在津轻海峡这边,汉军也是早已安排好了船只,来运送倭人渡海。
率先渡海的大和人,自然获得了虾夷岛南部的平原地带做为他们新的国土和领地。
不过对于大和人来说,就算这儿是虾夷岛上最平坦最肥沃的土地,却也和近畿地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甚至可能是糟糕透顶,这儿几乎是一片的荒芜,别说是人迹稀至,就连鸟兽的踪迹都难以寻觅,整个荒原之上,除了半人高的蒿草和一些零星的树木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什么东西了。
虾夷岛的秋天来得比较早,当本州岛那边一片葱绿的时候,虾夷岛上已经是满眼的枯黄了。
这个季节无法播种,现在倭人只能是去吃他们携带来的粮食,而他们所携带的粮食总是有限的,吃掉一点就少一点,现在看来想要挨过这个冬天都很困难。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倭人是不得在沿海十里之内居留的,更不允许下海,汉军将会派出巡逻的船只和岸上的巡逻队,对违反禁令的倭人格杀勿论。
所以倭人只能生活在虾夷岛的内陆地区,片木不得下水,这无疑让靠海为生的倭人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地萎缩。
随着大量的倭人不断地涌入,整个虾夷岛是人满为患,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虾夷岛面积太小,在倭国四岛之中,虾夷岛的面积仅次于本州岛。
但面积大并不代表可居住的区域大,虾夷岛上的绝大部分地区是了险峻山地,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活火山,灸热的岩浆四处流淌,那里绝对是生命的禁区。
只有在占到虾夷岛十分之一面积的平原和低地才勉强适合人生存,之所以称之为勉强,就是为这儿荒芜的土地还得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来开垦,在这些土地未转化成可耕地之前,这座岛屿是无法给迁徙到这儿的倭人提供任何生存的条件的。
大部分的倭人还是遵从了《马关条约》的规定,向着虾夷岛进行了迁徙,毕竟汉军所展示出来的实力,是倭人所无法抗衡的,拒绝迁徙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剿杀和屠戮的命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