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吴国朝廷随着暴君孙皓的垮台,依附于孙皓的那些残渣余孽也灰飞烟灭了,吴国政坛现在出现了少有的清明之象,如果假以时日,吴国未尝不会重新崛起,重塑当年孙策孙权的辉煌。
这个时候,刘胤已经是返回成都为母丁忧守孝了,益州刺史王濬在接到吴国西陵都督岑安的投降请求之后,来不及向朝廷请示,便直接派人到成都来征询雍王刘胤的意见。
西陵做为战略上的咽喉要地,对汉吴两国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此次岑安肯献城投降,对于季汉而言,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果这个时候禀报洛阳朝廷再行动的话,往返数千里,势必将会耽误最佳的时机。
刘胤现在丁忧守制,按规定是谢客居家,不理政务的,但事关重大,刘胤也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他下令王濬做好接应岑安的准备,另一面六百里加急飞报朝廷,让朝廷来定夺此事。
刘谌在接到急报之后,立刻是召集诸臣上朝议事。
季汉布局南线已经有三四个年头了,自从刘胤率主力征北而还,平吴之事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只不过由于刘胤丧母回乡丁忧,伐吴之事也就暂时搁置下来。
此次西陵的突发状况,让刘谌意识到这将会一个伐吴的突破口,如果季汉拿下西陵,那势必将打开吴国的门户。
但季汉的所有征伐,多年以来就一直是依靠刘胤,现在刘胤不在朝中,让刘谌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纵然机遇摆在眼前,也不知该如何把握。
“陛下,西陵之战关乎到伐吴大局,臣以为此事非雍王莫属,陛下可夺情起复,召雍王回京,主持伐吴大事。”中书令张遵提议道。
辅国大将军胡济道:“雍王丁忧守孝,如果此时带兵出征,有悖人伦,臣不才,愿率兵南下,以定西陵。”胡济虽然顶了董厥的缺,出任辅国大将军,但多年来一直未掌兵权,等于是闲赋在朝,有如此机会,他自然是不愿放过。
张遵斜瞅了他一眼,道:“伐吴乃是国家大计,胡大将军久疏战阵,恐怕是难以胜任此职吧?”
胡济听了张遵的质疑之声,脸色顿时一变,重重地冷哼一声,道:“怎么,张仆射认为除了雍王之外,我们大汉就再无能征惯战之将了吗?”胡济转头朝刘谌拜道:“陛下,臣愿立军令状,不破逆吴誓不回还!”
刘谌倒是没有表态,向诸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其他朝臣则是众说纷纭,有人支持胡济出征,也有人支持雍王起复的,莫衷一是,争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刘谌不禁是大皱眉头,挥了挥衣袖,示意退朝。
第1312章 西陵之战(上)
郤正走在最后面,他是为数不多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大臣,就在他刚刚迈出大殿的时候,刘谌身边的黄门侍郎苏秋悄悄地靠近了他,压低声音道:“郤侍中且慢走,陛下有召。”
“哦。”郤正停下了脚步,待诸臣全部离去之后,他才随苏秋来到了后殿之中,此刻刘谌也已经是退朝下来,换了一身衣服,郤正上前拜道:“臣参见陛下。”
刘谌挥挥手,道:“此乃后宫,郤爱卿就不必多礼了,坐吧。”
“谢陛下。”郤正倒是规规矩矩地行过礼,跪坐在了刘谌的下首。
做为侍中兼散骑常侍,郤正无疑是皇帝身边最受器重的近臣,更何况郤正还兼着录尚书事的头衔,尽管在尚书台他仅仅只是排名第三,但在朝廷之中,依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刘谌对他非常地倚重,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总会与他单独地协商。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所以郤正在听到刘谌召见之后,丝毫没有奇怪,一如往常地来到后殿,安静地坐在了属于他的位置之上。
刘谌道:“郤爱卿,今日之事你有何高见?”
郤正道:“那陛下是属意何人出征?”
刘谌略略地皱了皱眉头,道:“如果文宣在的话,此次出征西陵,他自然是不二之选,只是现在文宣回了成都丁忧守丧,不到万逼得已,朕不想再劳烦文宣了。只是此次南征,关系重大,胡济虽有意南征,但其毕竟年事已高,又久未出征,真不知能否胜任此职?”
郤正郑重其事地道:“雍王的功勋自然是无可替代的,但陛下可曾想过,离开了雍王,大汉的军队就真得再无领军者了吗?臣知道陛下与雍王手足情深,但陛下可曾听闻功高震主之说?雍王的功勋已经是足够大了,甚至可以说没有雍王就没有今日之大汉,可这天下之主毕竟是陛下,雍王功劳再大,他也只能是臣子,可雍王之功勋,到了封无再封,赏无再赏的地步,陛下又将何以应对?”
郤正一口气地问了刘谌三个问题,让刘谌是哑口无言,默然思索……
※※※
胡济没想到刘谌很快就同意了他的出征请求,毕竟在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似乎要比支持的声音更强烈些,让胡济是郁闷不已。
胡济好歹也是当年与马忠、宗预、阎宇并称为蜀中四督之一的名将,他久镇汉中,与姜维数度北伐中原,也曾是屡立战功,如今却被人质疑为不会领军打仗的庸才,如何不让胡济生气。
不过张遵所提到的久疏战阵,恐怕也是实情,自从二十年前姜维在汉中实施“敛兵聚谷”的计划,将汉中都督府迁往汉寿之后,胡济便基本上没有再带过什么兵,打过什么仗了,所以说季汉今日的辉煌成就,倒也与他胡济没有多大的关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