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次进军,从时间上来讲是仓促的,但再仓促,也动摇不了胡济前进的决心,他迫切需要向世人证明,离了雍王刘胤,汉军依然打得了仗,而且依然会打得是胜仗。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胡济越是急着进入到西陵城,越是欲速则不达,从临沮到西陵不足百里的山地,汉军受到了吴军的有力阻击,推进困难。
西陵事变发生在季汉兴国六年三月,从西陵都督岑安向季汉递出降书之时算起,五月,周处率武昌之军赶到了西陵,并对西陵展开攻势。六月,胡济的大军才姗姗来迟,双方在临沮以南展开了激战。连续两个月的时间,汉军只向前推进了四五十里,距离西陵还有相当地一段路程。
时值秋季,秋雨连绵,恶劣的天气再加上崎岖的山路,让汉军将士是苦不堪言,但胡济却不肯歇兵,强力地催促着本来已经是疲惫不堪的汉军继续地发起进攻。
周处却没有一昧地死守,他指挥着吴军且战且退,将汉军一步步地引入到了一片低洼地中。
今秋多雨,诸河水位暴涨,周处一面与汉军展开拉锯战,一面在江河上筑起大坝,进行蓄水,周处精心地准备着玩一把水淹七军的好戏。
当那边大坝蓄水完成之后,吴军立刻放弃了已经坚守了三天的阵地,向着后面一处高地退却而去,并在那儿构筑起另一道防线。
胡济打这片低洼阵地已经耗尽了全力,所以拿下之后,他也就没有再急着进攻了,当晚就令诸军夜宿低地,准备次日再向临近的高地发起进攻。
这一夜的秋雨依然不停,汉军所处的地洼地带,正是雨水积聚之地,到处都是没膝深的水,为了挑捡出能够宿营的地方,汉军也是煞费了一番的苦心。
胡济也是着实累坏了,这场大战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虽然汉军推进缓慢,但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坚实,步步为营,沉稳无比。
如果不是这糟糕的天气,汉军差不多也能抵达西陵的城下了,可惜这般恶劣的天气,严重地影响了汉军的攻击进程,现在什么时候打到西陵,胡济心中连一点把握也没有。
现在萎靡的士气,让一度踌躇满志的胡济是倍感打击,他只能将糟糕的战绩归纳糟糕的天气和糟糕的道路,别人打仗是事半功倍,到了胡济这儿,却沦为了事倍功半,投入与回报并不成为正比。
随着战线逐步地向南推进,胡济的心也沉稳了许多,反正是一场持久战了,那就凭汉军现在的庞大国力军力,拿下西陵不过是迟早的事。
胡济已经暗暗地盘算了,光凭现在的的兵力,是很难拿得下西陵,想要顺利地实现攻克西陵的目标,恐怕是困难无比,想要让进攻变得受流畅而顺利的话,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起码一倍的兵马,或许增兵后的汉军,可以打得更加主动一些。
胡济很快地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梦到自己的营地已经是沦为一片的汪洋,除了水之外,就连一片陆地都没有,胡济本人掉入了水中,拼命地挣扎着,可再怎么挣扎,他都看不见希望,惊得胡济一身泠汗,猛然地惊醒了过来。
“原来是场梦!”胡济轻拭去了额头上的汗水,暗暗地低咕了一声。
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了闷雷般的轰鸣声,而且雷声往往是时段时续的,可这种轰鸣声却是连续不断地,而且声响越来越大,似乎有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胡济不禁是大骇,暗叫了一声:“不好!”
第1315章 夙夜忧叹
成都城已经在重建之中了,尽管它已经不可能再做为季汉的都城了,但做为益州的州治所在,成都城的重建还是势在必行的。不过由于缺乏资金,成都城的重建一直比较缓慢。
刘胤并没有在安平王府的原址上住着,那儿到现在还是一片废墟,刘胤回到成都之后,把落脚点选在了西山脚下的那座山庄,这里便曾经是刘胤研发出火药的地方,现在虽然破蔽不堪,但却可聊避风雨。
成都令是诚惶诚恐,雍王是何等的身份,居于这样的破屋陋室,这如何使得?成都令再三地邀请刘胤去成都官署居住,毕竟那儿的条件要好上许多。
“不必了,我看这儿就挺好。”刘胤却是淡然处之,自己回乡丁忧守孝,本来就不是讲究什么条件的,何况这儿也算是安平王府的祖屋,父母的坟莹就在附近,在这儿居住,也可寄托对母亲的哀思。
虽然是丁忧守孝,刘胤屋里的烛台,却是彻夜未熄,西陵前线的奏报,每日都会传到这儿来,刘胤每日读这些公文,都会读到东方晓白,鸡鸣三遍。刘胤不光是读,还经常在这些公文上圈圈点点,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意见,不过这里的文书,往往是只进不出的,刘胤的屋里已经是高高地撂起一堆,但却片纸也不曾流出。
阿坚颇为不解:“少主,现在西陵那边是胡督帅在指挥,与咱们可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少主这样废寝忘食,图个啥?”
刘胤淡然地道:“事关国家之大事,就算不在其位,也不能置身于事外,西陵之战关乎伐吴大局,岂可等闲视之。”
“那少主何不向陛下陈情,带兵来打这一仗?我看那个胡济,也不是什么良将,都打了这么多天了,还拿不下西陵来,如果换少主去,或许早就搞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