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内虽很久无皇帝驾临,但宫女太监却是一个不少,整座行宫打扫的纤尘不染。
孙休短暂的歇息了一下,用过晚膳之后,便立刻召见荆州诸臣,虽然身体不适,但孙休显然没有忘记自己是来干嘛的。
施绩、陆抗、步协、留平等这些白天刚在码头接驾的荆州文武大臣又连夜赶赴行宫而圣。
没有人有半句的怨言,陛下的身体状况他们都看在眼里,皇帝都能抱病议事,如此地敬业,他们加个夜班又算得了什么。
孙休的脸色看起来没什么好转,轻轻地咳嗽了两声,道:“诸位爱卿,朕此番亲临武昌,就是想看看荆州的战备如何,攻取襄阳有几成的把握?”
现在东吴只能算占有着大半个荆州,汉上九郡之中的襄阳郡和南阳郡都还在曹魏的手中,前段时间孙休已经令荆州军向北推进,攻打襄阳,准备一鼓作气地拿下整个儿的荆州。
听到孙休的询问,施绩陆抗等人面有愧色,施绩道:“启禀陛下,荆州军兵甲齐备,粮草充盈,只是魏国襄阳诸城守备森严,无懈可击,一时之间,恐难攻克。”
孙休略一皱眉道:“魏蜀交兵于汉中,已是相持数月,魏国不得寸进,司马昭已经调集二十余万大军入蜀,中原空虚,此乃我江东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此时不能乘势而取襄阳,等到魏蜀罢战,良机尽丧,北图中原便为泡影,诸卿久镇荆州,难道真得无半点良策吗?”
魏蜀开战之后,孙休就一直关注着战局的发展,魏蜀两国在陇西地区的交战多少年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但这一次的交战显然与往常不同,以前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北伐,都是占据着先发制人的有利位置,但此次却是魏国率先发难,而且集结了重兵,先后向蜀地投入了二十三万的兵力,其用兵的力度,绝对是超乎以往的。
孙休相信,此次司马昭是要动真格的了,出动这么多的军队,那绝对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司马昭志在灭蜀。蜀国的状况孙休也是大体了解的,不光吴国在成都派有敦睦使,掌握着公开的情报渠道,而且暗地里吴国的细作也在蜀国境内活动,会去挖掘更深层次通过外交渠道无法获取的情报。蜀国现在朝政混乱,蜀主刘禅宠信黄皓,而大将军姜维饱受排斥,司马昭正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才会大举伐蜀。
不过司马昭似乎乐观了一些,他有些小视蜀国的军事力量,魏国名将邓艾竟然偷袭一条小路之时遭遇到了蜀军伏击而全军覆灭,原本以为一边倒的战事就这样陷入了胶着之中,估计短时间内也不会结束。
“陛下,襄阳守将羊祜文韬武略皆有过人之处,臣等率军攻至襄阳城下,屡攻未克,只能是暂且退兵,魏国虽然大军西征蜀国,但襄阳方面显然精心做了准备,想要拿下,并非易事。”陆抗是此次北攻襄阳的统帅将领,如实地向孙休陈述道。
孙休有些黯然,果然是希望越大失望更大,原本指望着此次终于有机会来开疆拓土,可未曾想却是这般结局,显然他此次来武昌也是毫无意义。
此刻,黄门侍郎禀报道:“陛下,蜀国派来使臣已至武昌,现在馆驿歇息。”
第180章 唇亡齿寒
到达武昌的蜀汉使臣正是驸马都尉邓良,邓良奉后主刘禅之命出使东吴,自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当日就乘坐快船离开了成都,沿长江东下,满帆顺水,不过三日时间,就已抵达吴境。
吴蜀之间有相互通商的条约,商船往来频繁,不过通过永安和西陵两道关卡时,都要停船接受两国的检查。但邓良的船只例外,它是有外交豁免权的,所以在西陵没有经过什么耽搁,就顺水继续东下了。
按邓良原计划的行程,是要前往建业去朝见吴国皇帝孙休的,不过刚到武昌,邓良就得到了孙休刚刚抵达武昌的消息,邓良不禁是暗暗窃喜,难道是天佑大汉不成,从武昌到建业,至少也还得有四五天的航程,而多耽搁一天,季汉就多几份危险,能在武昌见到吴主,至少东吴的援兵就能多几天到达。
至于能否说服东吴派出援兵,邓良是很有信心的。
邓良的父亲邓芝就是出了名的外交家,当年夷陵之战后,蜀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诸葛亮为了重修蜀吴联盟,派邓芝为使者前往东吴。当时的形势很严峻,吴国上下对蜀汉都抱着极端的仇视心理,就连孙权也拒绝接见邓芝,甚至有人向孙权建议砍下邓芝的脑袋去结好曹丕。
危急时刻,邓芝主动地上表求见孙权,晓之以礼,动之以情,陈说厉害,终于劝得孙权回心转意。在邓芝的斡旋之间,蜀吴两国重修旧好,邓芝的此次出访,也被认为是一次破冰之旅,就连孙权也盛赞邓芝,称能使两国握手言合的,也只有伯苗。
邓良此次出使东吴,颇有些继承父亲遗志的气概,在他看来,蜀国的生死存亡已经唯系在此次的东吴之行上,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到达武昌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接待邓良的,是吴国秘府中书郎沈莹,这是吴国专门负责和蜀国外交事务的机构。
沈莹很客气,温文尔雅,应尽的外交礼仪一样也没落下,但当邓良提出连夜面见吴主的请求之时,沈莹却彬彬有礼地回绝了:“非常抱歉,我主今日也是刚刚抵达武昌,龙体欠佳,此刻已经歇息了,恐怕无法接见尊使,尊使远来,车船劳顿,权且在驿馆歇息一晚,明日便可面见我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