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侍郎满意地点点头,道:“既如此,咱家先告退了。”
送走了张侍郎,刘胤便又立刻召众将议事,现在朝廷这边又要求退兵,眼看着进击涪水的计划就要落空,刘胤心情有些郁闷。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大哥,暂且别管圣旨的事,等咱们破了吴狗,回京自然可以和圣上交待。”张乐倒是满不在乎地道。
傅佥摇头道:“不妥,抗旨不遵那可是悖逆之罪,文宣,进袭涪水也不急在一时,不如你立刻定上一封奏书,上呈天子,具述破敌之详情,相信天子自有明断。”
刘胤点点头,违抗圣旨那可不是儿戏,现在刘禅那边确实也是火上房,也难怪刘禅心急火燎地催促他回师成都救驾,依刘禅的性格,调走了那么多的御林军原本就欠缺安全感,现在吴军已是进占涪城,不过刘禅吓坏才怪。
但自己这边真的不想放弃,现在陆抗冒险偷袭涪城,漫长的补给线就是他唯一的软肋,只要捉住机会,在他的软肋上捅上这么一刀,蜀军就可以轻易地转败为胜。而如果回兵成都的话,便会放弃歼灭陆抗的大好机会,陆抗没了后顾之忧,只怕对成都的攻势会更为地猛烈。
刘胤即刻令陈寿主笔,将自己的想法都写入了奏书当中,刘胤提请刘禅暂时先不召回郪县之兵,至于成都的防御,还有近两万的御林军把守,依靠成都最坚固的城墙,陆抗就算是兵临城下,也恐怕突破不了坚城。如果后主依旧还是很担心的话,不如增调建宁太守霍弋的部下入京勤王。
建宁太守霍弋主管着整个的南中七郡,虽无庲降都督之名,却有庲降都督之实。魏军寇边,霍弋便几次上书请求带兵接增援成都,保护成都的安全。不过刘禅倒没有同意,南中的局势一直不稳,历来的庲降都督都是以征抚为主,恩威并施,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慑那些蛮夷部落。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迹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南中的那些蛮夷一直以来叛乱不断,如果不是那几任的都督才干卓识,南中或恐早就脱离了蜀汉的控制。
霍弋并没有因为刘禅的拒绝就断了回援成都的心思,他一直密切地注意了朝野的动向,听到吴人入境的消息,霍弋便立刻抽调出南中的两万人马,北上键为郡,饮马长江畔,霍戈的打算就是封死长江航道,不让东吴有机会从南路进攻成都。为此霍弋特地从南中有限的兵力之中,抽调出两万人马,亲自率领,北上救援成都。
这些消息刘胤也是知晓的,霍弋的兵虽不多,但却是久经善战的山地勇士,必要的时候,可以让这支军队协防成都。
何况刘胤并不认为被截断粮道的陆抗军还有吞并成都的打算,只要自己这边动手成功,陆抗必将陷入粮草匮乏的窘境,实无余力再取成都。
信使飞快离开了郪县,疾马如飞,虽然不能保证今晚刘禅就可以看到奏折,但一切顺利的话,最迟明天刘禅就可以得知,刘胤还是很期待刘禅的做为。对于蜀汉朝廷而言,能否安然地渡过此次危机,成败真的在此一举。
第227章 不翼而飞的奏章
接下来的几天,刘胤所能做的,也就只有等待了,刘禅的态度,将会决定一切。
虽然刘胤并不指望刘禅有多贤明,但最起码他能够审时度势,明白现在蜀汉所处的危机,自己解决危局的方案就算不是最好的方案,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案,只有从吴人的弱点下手,才有机会扭转目前不利的战局。
刘胤估算到,陆抗此去涪城,所携带的军粮,最多可以支撑一个月的时间,就算在涪城能到一些掠夺补充,撑死也只能维持一个半月之久,涪水粮道一旦被截断,整个吴军必将陷入无粮补给的困境之中。陆抗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要破釜沉舟到攻取成都,而是要想法设法地疏浚粮道,自己只需在涪水沿线险要隘口之处设防,以逸待劳,便可掌握整个战局的主动。
但现在刘胤只能等待刘禅的旨意,所谓将在外君有所不授,那完全是瞎扯,成都距离郪县不过三四百里的距离,又不是远隔千山万水,天高皇帝远,六百里加急的驿马都用不了一天时间就可以抵达,如果抗旨不遵的话,那可是杀头之罪。
刘胤现在只是安西将军,归自己统辖的军队也只有三个营,羽林军虎贲军和原属阎宇的右军只不过是临时挂靠在他这边的,和他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就算刘胤违抗圣意擅自行动的话,李球黄崇这些人是不是一定能听从他的命令,刘胤无从得知。
更何况现在大敌当前,要求整个蜀军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才有机会与强大的对手相抗衡,如果各方将领各自为战的话,一盘散沙,整个蜀国就会不攻自破。
这次的朝廷来使倒是没有让刘胤失望,到了第三天的下午,朝廷的使臣便到了,也难得能如此高效率,倒让刘胤有些喜出望外。
此次来宣旨的并不是黄门侍郎,而是秘书令郤正,到让刘胤略感意外。
秘书令是皇帝的近侍官员,典尚书奏事,虽然品秩只有六百石,却是一个无人可以轻视的角色。郤正的祖父在汉灵帝时期任过益州刺史,死于黄巾之乱中,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但郤正自幼好学、安于贫困,弱冠即具才名,被朝廷征召为秘书吏,转迁为令史,升任秘书郎,官至秘书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