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台的重组,意味着荆襄派系一支独大的局面已然是一去不返了,益州本土系的失败,许多人认为从此荆襄系将彻底的主宰蜀汉朝堂,但迁都南中之后,政局的发展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这与以董厥樊建为首的荆襄派在此次危机处置中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刘胤和霍弋力挺,蜀汉王朝或许就已经谯周忽悠没了,董厥樊建等人身为内阁大臣,在关键的时刻竟然没有站出来与谯周抗争,失宠于刘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时穷节乃现,危难见英雄,董厥樊建之流在盛世之中或许算得上能臣,但他们有乱世之中,却实在算不得什么英雄,才识的短板注定他们不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主角。
刘胤入阁之后,显然更忙了,几十万的军民迁移的南中,如何妥善安置成为尚书台要议的头等大事。
南中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汉夷杂居,人口复杂。根据东汉时期做的人口统计,南中四郡(七郡是后来增设的)总人口达到了二百八十九万之多,其中建宁郡最少,只有十一万人,永昌郡最多,达到一百八十九七千三百四十四。刘胤不敢肯定这个统计数字是不是有水份,但当时南中的人口之中,汉夷比例悬殊,夷人又大多居无定所,真的很难相信这数据的准确性,人口统计精确到个位数,就算是后世的人口统计,也不可能这么精准,更何况汉代的条件了。
后来蜀汉朝廷没有做过类似的统计,南中地区究竟有多少夷人,一直是个未知之数。不过在册的汉人,却是的详尽记录的,南中七郡在册的汉人总共五万六千余户,计二十三万四千余口,大多集中在建宁郡的味县、滇池、谷昌这些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带,早期南迁的汉人为南中的开发立下卓绝的功劳。
第278章 屯田
其实早在诸葛亮南征之前,南中地区就有不少的汉人聚居,参与叛乱的雍闿、朱褒、高定就是南中的大姓豪强,死守永昌的功曹吕凯亦是当地士族。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也曾大举起用当地的大姓士家来维持南中的秩序,后来蜀汉朝廷增设兴古、云南、朱提三郡,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庲降都督治之。
虽然说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定下了不驻兵不运粮的政策,但也不过是用来安抚南中诸夷族的一个绥靖政策,其后在马忠等人历任庲降都督之后,数度平叛,如果蜀汉朝廷没有在南中驻兵,仅凭庲降都督一个光杆司令如何扑灭南中夷族的反叛。
所以蜀汉朝廷一直没有疏于对南中的统治,除了派兵屡屡镇压个别反抗的夷族部落,大规模的迁移蜀中人口也是政策所需,四十年间,累计有十数万的汉民移居到了南中,主要聚居地就在建宁郡,南迁的汉民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建宁郡的发展,建宁郡在南中七郡中,开发程度是极高的。
此次五六十万的蜀中百姓南迁,安置地点也就选择在建宁郡。原本建宁郡有人口十一万,夷汉比例为七比三,但后来随着蜀中汉人的迁移南下,许多夷人则离开了他们的聚居地迁往别处,建宁郡的人口增加到了二十万,夷汉比例却成为了三比七,到现在,反倒是汉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南中七郡之中,建宁郡也是唯一一个汉夷人口倒挂的郡。
所以迁都于建宁,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最起码建宁汉人占据多数,刘禅呆在这儿也安心,真要把他扔到夷人的狼窝之中,那就真的是寝食难安了。
虽然五六十万的难民涌入建宁,但对于地广人稀的建宁郡而言,倒也不显得有多拥挤,建宁的平原坝子多的是,开垦出来可都是良田,别说是养活几十万人,就算是养活数百万人,也不在话下。
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保渡过开荒期的困难时间,虽然南中气侯温暖,无需向北方那样一年只产一季粮,春种秋收,但就算是双季稻谷,也需要时间来让它生长,更何况开垦所用的工具种子,这些难民也是极度地匮乏。显然那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经是不适用于南中的生产了。
刘胤率先提出了屯田的计划。屯田之法也不是刘胤的首创,早在三国初年,曹操就曾在豫州和淮南大规模的屯田,既有军屯,也有民屯,还专门设有典农校尉和典农中郎将来管理。曹操的屯田政策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原赤地千里白骨于野人尽相食的粮荒局面,为曹魏势力的崛起立下了殊功。
蜀汉在屯田这一方面做的显然没有曹魏的好,除了在汉中和沓中有些小范围的屯田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屯田,而且这些屯田也基本是军屯,并非是民屯。汉中和沓中的屯田也是为了给北伐前线筹措粮草,还没有上升到以屯田来提升国力的高度。
蜀国的军队常年地征战在外,以打仗为主,屯田这些“小事”自然不放在他们的心上,但现在看来,蜀国必须要向曹魏学习才是。
刘胤提出的方案中,军屯和民屯并举,互不牵连,民屯以五户编为一伍,十户为什,百户为屯,千户为部,每部设一屯田校尉主管,种子农具耕牛等则由官府来提供,产出的粮食到时候由官民五五分帐,屯民先期所需的口粮则由官府供给,等到有了收成之后,再行返还。
屯田方案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朝廷对难民进行集中管理,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地分配,以提高生产效率。一农一户的经营模式对于一片荒芜的南中大地而言,力量过于单薄,只有整合起来全部的力量去开垦屯田,才可能产生效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