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颀还是命人将顾风传了进来。
顾风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进来之后,首先便是冲着王颀深施一礼,道:“见过表兄,不知表兄近来一切可好?”
王颀冷哼了一声,道:“传闻陇西郡的所有官吏都是官升三级,想必表弟也是加官晋爵,可喜可贺呀。”
“谣传!绝对是谣传!陇西郡就是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都官升三级了,那岂不人人都是刺史太守了?现在这世道,可是流言满天飞,表兄你可别听信谣言才是。”顾风是呵呵一笑道。
王颀冷笑一声,道:“那牵弘现在也就还是个太守了?我还以为他亏尽气节,卖国求荣,至少也能封侯拜相,看来也不过尔尔。”
顾风没有理会王颀的嘲讽之辞,道:“杨豹倒是挺有气节的,可惜连两个时辰都没有坚持下来,便已经身首异处了,表兄真以为以冀城现在的状况,能比上邽坚守更长的时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表兄,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陇右大势已去,表兄千万不可因为一时意气而自误。”
王颀冷漠地看了顾风一眼,道:“表弟如果是探亲的,我欢迎的很,如果是为蜀人来当说客的,那就恕不远送了。”
一听王颀下了逐客令,顾风倒是哈哈一笑,道:“表兄难道要为曹魏殉国不成?”
王颀正色地道:“某是为魏臣,食国家俸禄,理当尽忠报国,誓于冀城其存亡。”
顾风慢悠悠地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姑父生前可是大汉济阴太守,因不满曹操擅权弄国,愤而辞官,忧郁而死,我记得姑父临终之前有遗言,汉与贼誓不两立,王家世代为汉臣,子孙后代绝不可待奉逆臣贼子。如今表兄以篡汉之魏臣自居,大言忠心报国,却不知令尊九泉之下闻之,是何感想?”
王颀脸一阵青一阵白,这是他父亲的遗训,除了直系的亲属之外,还真是无人可以知晓,偏偏顾风是他的表兄弟,王颀的母亲就是顾风的姑母,有这层关系,自然对他王家之事了若指掌,顾风这个时候提出来,让王颀不禁是好生尴尬。
王颀父亲临终之前,确有遗言交待,后世子孙,不得侍魏为官。不过魏代汉已久,天下人心归附,王颀年轻之时也的确恪守父亲遗训,但那个年代学而优则仕,不做官注定没有好的前途,迫于家道中落,生活清贫,王颀后来也就淡忘了父亲遗命,通过魏国的九品中正,入仕为官,并一路升迁,做到了天水太守。
现在顾风旧事重提,让王颀又忆起了父亲的遗训,汗颜不止。
顾风语重心长地道:“季汉乃是汉之正统,领军的镇北将军刘胤和监军北地王刘谌皆是高祖苗裔,兴兵讨逆,匡扶汉室,乃是堂堂正道,表兄以篡逆魏臣自居,其一不孝于父,其二不忠于国,如此不忠不孝,奢谈气节二字?现在大汉军威所至,天下万民争相焉附,比表兄位高权重者,也纷纷是拨乱反正,此乃人心所向,表兄不可不察。”
“位高权重者?是谁?”
顾风似笑非笑地道:“前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的邓士载,不知算不算?”
第326章 豪取陇上五郡
“邓公?”王颀吃了一惊,道:“不可能!前方传来消息,邓艾自阴平战败,已殁于国事,又如何能投敌?”
顾风从袖中取中一封书信,双手呈了上去,道:“此乃邓公的亲笔书信,相信邓公的笔迹,表兄还能认得吧。”
王颀将信将疑,拆开视之,那熟悉的笔迹让王颀确信是邓艾所写,信中邓艾言辞恳切,敦敦善诱,劝其归降。
不得不说这封信带给王颀的震撼何其之大,邓艾是何人?那可是跺上一脚,整个陇右都要颤三颤的人物,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比他们这些太守刺史都要高上不知多少,连他都已经投降了蜀国,王颀的三观顿时全毁了。
顾风适时地道:“牵太守正是因为邓公之故,才决定降汉的,表兄乃是邓公旧部,如果此时顺意民意归顺大汉的话,不吝为大汉的中兴之臣,如今魏国主力被困于荆益二州,关陇洛阳空虚,镇北大将军刘胤此番挥师而进,平定关陇指日可待,就算是进军洛阳,光复汉室,亦非难事。实不相瞒,镇北大将军已经下达了最后的通牒,如果表兄拒不投诚的话,十二个时辰之后,汉军就要对冀城发动全面攻击,是枉死与冀城,步杨豹的后尘,还是遵从令尊遗训,做光复汉室的中兴功臣,表兄自己斟酌吧。”
王颀纠结了好长的时间,犹豫再三,最后才咬牙下定决心,道:“既然邓公有命,某也不敢不从,请表弟回去禀报镇北将军,就说我王颀愿意献城而降,只是城中良贱,还望镇北将军可以优待善存。”
顾风微笑道:“这个表兄就勿庸担心了,镇北大将军在陇西,在上邽,均已颁布军令,张贴告示,与民秋毫无犯,汉军乃是王者之师,堂堂皇皇,绝无滋扰百姓之事发生。”
于是王颀开城向刘胤投降,冀城成为了第二座不战而降的郡城。
刘胤入城之后,果然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于民秋毫无犯,严于军纪,买卖公平,民心大定,整个天水,也并没有因为改国易帜而产生多大的动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