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矢如雨,木石如瀑,陈仓的守军全部都投入到了城池的防御战中,王浑几乎是调集起了所有的力量,拼死而战。不过,只剩下不到三千人的防守力量,对守卫一座城池而言,力量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尤其是蜀军三面围城,五路攻击,王浑不得不将有限的兵力分配到各处去,如此一来,更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蜀军几乎将两万五千人的兵力全数投入到了攻击之中,八倍的兵力让蜀军的攻击游刃有余,各式的床弩、连弩车、弓箭、元戎弩,只要是能用的上的远程攻击武器,全部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陈仓的城头,完全被笼罩在了一片漫天的箭雨之中。
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陈仓城已经变得芨芨可危,许多的城墙段已经被如潮水涌来的蜀军所攻破,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起初的时候,魏军还可以依仗城墙上的人多,将蜀军挡了下去,但越来越多的蜀军攻上城来,魏军已经是无法抵挡。
“退守内城!”王浑大声喝道。
陈仓城的城墙分为内外二道,相对于外墙,做为内城的城墙则更为地坚固,一看到外城守不住了,王浑立刻下令退守内城。
但蜀军的攻击并没有因为魏军退守内城而罢手,反而更加地猛烈了,兵力的不足让守城的魏军一直处于劣势,傅佥又下令使用火箭,无数支被点燃的箭矢投射到陈仓的内城之中,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内城是陈仓守军的最后依仗,内城之中存贮有大量的粮草辎重物资军械,以应付长期的坚守作战,但内城的房舍和外城一样,大多也是木制建筑,熊熊燃烧的大火不仅将粮草物资付之一炬,也将魏兵坚守城池的决心彻底地摧毁了。
蜀军如潮水一般的攻势终于是摧垮了魏军最后的防线,在城破的最后时刻,王浑死战不退,被乱箭射死,死的时候,全射连中数十箭,双目圆睁,含恨而终。
也许他是在想,如果苏愉不带走那七千人马,陈仓城未必就会失守。
与此同时,在武功山的西麓,企图抄小路返回长安的苏愉也是遭遇到了蜀军的包围,他身上的所中的箭矢,甚至要比王浑还多,活生生地被射成了一个刺猬。
第417章 进军长安
既然刘胤早就算定打了援兵之后必然会惊动陈仓的守军,那么他就绝对不会放任从陈仓突围而走的魏军逃回长安,五丈原之战结束之后,刘胤便开始布防陈仓通往长安的道路,对可能逃窜而至的魏军进行堵截。
果然魏将苏愉听闻五丈原司马望惨败的消息之后,不顾一切地突围而逃,傅佥奉刘胤的命令,对苏愉是网开一面,没有强行堵截,不过苏愉在突破蜀军的防线之时,依然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折损了两千多人。
苏愉率残部五千人离开了陈仓,沿着小道如惊弓之鸟般向长安方向逃窜而去。
傅佥没有派兵去追击,而是奉命全力以赴地攻打陈仓。
如果按照陈仓原先的兵力配置,用三千人来守的话,就算蜀军拥有十倍的兵力,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攻破城池。
但往往决定一场战斗成败的要素并不是兵力的多少,城池的坚固程度,军心士气在此时显示出极高的作用,原本五丈原战败的消息传来已经使得陈仓守军的军心动摇了,这个时候苏愉的选择离去,无疑是雪上加霜,就算王浑不断地激励士气,鼓舞军心,号召魏军将士决死一战,但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在魏军之中蔓延着,士气已经是低落到了极点。
傅佥正是捉住这个机会,没有分兵追击已经逃走的苏愉,而是全力以赴地集中优势兵力,对陈仓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一方是斗志昂扬,兵强马壮,乘胜而进,气吞山河,另一方是兵力衰微,士气萎靡,军心涣散,斗志全失,就算是再坚固的城垣都无法挽回魏军的败局。
王浑知道大势已去,仅仅凭着他个人的努力已经不可能挽回失败的命运,退守内城,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垂死挣扎罢了。
但王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就算是手下的兵将看到大势已去,纷纷投降,王浑也没有选择投降,他奉司马望之命来镇守陈仓的时候,就曾暗暗地发誓,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如果王浑贪生怕死的话,也早就跟着苏愉突围了,他之所以明知事不可为还要坚守陈仓,就是因为当日的一句承诺,他深受司马望的提携之恩,必当以死报之。
王浑最后以最悲壮的方式——乱箭穿身——而结束了他自己的生命,也捍卫了他的忠勇之名,三十八年前的奇迹没有再次上演,王浑比他的太原老乡郝昭终究是差了一步。
就在陈仓城激战酣的时候,苏愉率着他的五千逃兵也一头扎到了蜀军的包围圈之中。
刘胤算定苏愉根本就不敢走关陇大道,故而派出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到武功山小路埋伏。
又经过一夜的鏖战,走到武功山的时候,苏愉的人马已经是人困马乏,苏愉正准备下令军队略做休整,吃点干粮,喝点水,计划着连夜行军,逃出数万蜀军的围追堵截。
还没等他下马,蜀军已经四面杀来,将苏愉的人马团团地困在了核心当中。
失去了陈仓城垣的辟佑,所谓的魏军精锐之师此刻就成了渣,这几乎是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战斗,稍稍进行了象征性地抵抗之后,大部的魏兵就拱手投降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