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死!”申权彻底地暴走了,愤怒地举起剑来,一剑就刺入了杨琦的腹部,杨琦也没想到申权真的敢动手,这一剑刺中的是他的要害,杨琦面如死灰,只吐了几个字:“你……你好狠……”说罢,便气绝身亡了。
申权一剑刺出他便后悔了,要知道他是奉命来押杨琦下山的,如今杨琦死在他的手中,申权都不知道如何向刘胤交待了,冲动是魔鬼啊。
可事已至此,无可挽回,申权也只得下山,忐忑不安地向刘胤禀明了此事,他再三地道:“若非是杨琦辱骂先父,卑职绝然不会出手,卑职一时冲动,还请大将军责罚。”
谁知刘胤却是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道:“不就是一个杨琦吗,死就死了,申太守何须自责?记得你说过这个杨琦是太尉王祥的外甥,你下去将他的尸体装敛了,命人送到洛阳去。”
申权没想到刘胤根本就不在意,不禁是大喜,立刻下去命人将杨琦的尸体装在了一口上好的棺材之中,送往洛阳去了。
刘胤也没有在木兰塞做过多的停留,而是沿着汉水长驱东进,向武当县逼近。在木兰塞大破魏军斩杀杨琦之后,上庸基本上就成为了一座空城,但刘胤却没有直接去攻打上庸,而是对上庸形成一个虚包抄的状态,而将主力完全置于汉水一线。
刘胤相信,不会自己授意,守上庸的残兵早已经是惊弓之鸟,肯定会派人向杜预求援的,自己第一步的策略围魏已经是初步实现了,就等着杜预回兵,便可以实现救赵了。
如果杜预置之不理,刘胤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继续地向东进军,攻打南乡、丹水,将杜预的后路完全给他掐断,这样就能逼着杜预撤出武关道。如果杜预回兵的话,刘胤则会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后撤,退向子午谷,不与杜预发生交战。
为了保证能够撤得迅速而不致于拖泥带水,刘胤只是将军队置于汉水一线,对于远离汉水的上庸、房陵,刘胤只采用虚攻的状态,并不派兵前往攻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蜀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实现来去自如的目的。
第471章 撤
虽然攻克了武关,但杜预在武关道上的进军并不没因此而顺利多少。
牵弘在武关道上是节节败退,节节抵抗,依靠武关道复杂狭隘的地形一步步地阻击着杜预,且战且退。
牵弘的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由于兵力比杜预要少,牵弘尽可能地利用地形的优势,而避免与杜预进行决战。武关的失守让牵弘变得更为地谨慎,退守到商县的时候,牵弘就感觉到这里的地势过于开阔,不利于防守,他便直接放弃了商县,退守上洛。
而杜预的兵力虽然是牵弘的数倍,但武关道狭隘的地形让他的这种优势根本就无法施展出来,杜预也只能是紧随着牵弘,他退一步自己进一步,攻占商县之后,牵弘又在上洛构筑了一道新的防线,双方又陷入了新的攻防大战。
上洛是武关道上倒数第二个关隘了,最后一个关隘就是蓝田,一旦越过蓝田,杜预就可以进入到苍茫的关中大平原了,眼看着胜利在望,杜预自然是信心十足,对着上洛的蜀军守兵发起猛烈地攻击。
牵弘此刻退无可退,只能是咬牙顶着,如果上洛再失守的话,那么整个武关道就只剩下蓝田一关可以防御了,如此一来就再无回旋的余地了。
但杜预的决心很大,攻势极为猛烈,牵弘颇为有点难以招架,他很清楚,关中的守军现在那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来援助自己,唯一的指望就是远在汉中的刘胤了,但武关道与汉中相隔甚远,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回援。牵弘只能是依托关隘拼死抵抗,并做了撤防蓝田的准备。
牵弘的压力大,杜预的压力也不轻,武关道的战事拖延的越久,变越发的对魏军不利,武关道地形狭长,几万大军挤入武关道,宛如被灌了腊肠一般,前面已经封了口,倘若后面也被封了口,那就真得等着风干了。
所以杜预也不敢将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武关道中,在丹水留了一万人马驻守,以为后援,但仅管如此,杜预还是派出了眼线前往上庸和汉中,打探刘胤的动向。
首先传回来的是一条利好的消息,钟会在蜀中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采用了乾坤大挪移术,从川西的成都等地跑到了川东的阆中和宣汉,并打通了通往上庸的巴东小道,总算是解决了粮道难题。
可以说,杜预此行策应钟会的目的已经是达到了,但显然杜预有着更大的目的,那就是打通武关道,进军关中,现在蜀军兵力分散,正是他进军关中的好机会,只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杜预便可立下不世之功,这正是杜预所渴望的。
唯一令杜预担心的,就是身在汉中的刘胤,从刘胤以往的手法来看,此人最擅长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专走偏锋,如果是一般的将领,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回师关中,抢在杜预攻到蓝田之前到蓝田增援牵弘,以确保关中之不失。
但刘胤用兵常以神出鬼没称著,杜预也很难猜到刘胤的下一步会如何动作,在一天没有得到刘胤的确切消息之前,杜预一天也不得安宁。
魏兴郡太守申权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让杜预的担心变为了现实,刘胤果然没有回兵关中,而是径直向西城上庸杀来,现在西城上庸的防守极为地空虚,根本就无力抵挡刘胤的进攻,西城的失守似乎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